文章 (香港原創/新作/藝術家或作家評論)

林奕華的一面鏡子

佛琳

2001 / 11 / 30

大刀上冥想的蜘蛛

佛琳

2001 / 12 / 18

香港中年男人的故事

蒲鋒

2002 / 01 / 25

2000年香港電影總論:香港電影新氣象

李焯桃

2002 / 03

重新發現鄭秀文

登徒

2002 / 03

香港有朵惡之華

蒲鋒

2002 / 04 / 05

冷門樂器與新音樂

麥華嵩

2002 / 04 / 10

生存狀態與人際框架——談潘惠森戲劇的香港文化感覺

盧偉力

2002 / 10 / 10

無間之間,方為大間

蒲鋒

2002 / 12 / 13

戀物如此遙遠,政治如此接近

聞一浩

2003 / 08 / 21

身體迷思

聞一浩

2004 / 03 / 03

《無間道》及《英雄》的票房啟示

李焯桃

2004 / 05

只見桃花不見島

登徒

2004 / 05

《麥兜菠蘿油王子》:小眼睛看大世界

皮亞

2004 / 06 / 20

六道菜色,六段真情,話劇團演員親製《私房菜》

陳瑋鑫

2004 / 06 / 30

主流音樂劇文化及審美觀的顛覆——從沈從文小說到音樂劇劇本的《邊城》

周凡夫

2004 / 07 / 13

令人失望的《大煙》;這就叫道出了歷史?

麥華嵩

2004 / 11 / 17

出走——近代視藝創作群展

梁展峯

2006 / 05

A Tale Of Two Princesses《帝女花》的迷與醒

張秉權

2007 / 03

戲王詹瑞文與老港黃秋生

李焯桃

2007 / 07 / 01

《華嚴經》與後進念犬儒

鄧正健

2007 / 07 / 07

《色,戒》的改編與性愛

李焯桃

2007 / 09 / 09

音樂創作完整版圖的完善確立——香港30年正統音樂創作大事記

周凡夫

2007 / 12

民辦音樂會高水準示範

麥華嵩

2008 / 01 / 08

「看懂」還是「沒看懂」——香港劇場的兩道風景

梁偉詩

2008 / 05

劇場靈光的消亡——《仲夏夜の夢》與「劇場組合」之死

鄧正健

2008 / 06 / 01

王家衛的終極邪毒

李焯桃

2008 / 06 / 08

音樂會夜譚

麥華嵩

2008 / 07 / 01

無心插柳的顛覆

李焯桃

2008 / 07 / 28

文學與劇場的探戈

梁偉詩

2008 / 08

死亡的舞蹈儀典:黎海寧的《永無休止》

洛楓

2009 / 01

溯源本土的可能——港台劇場現況的雙城鏡像

陳國慧

2009 / 04 / 01

破與立的讚嘆——中國舞劇帝女花的勇氣

馮顯峰

2009 / 04

港產片還有多少路走?

朗天

2009 / 04 / 26

讓我們跟麥兜保持距離

朗天

2009 / 08 / 20

夏碧泉的稚趣

何慶基

2009 / 11

《日記.謝幕……》——梅卓燕的女性自述書寫

盧偉力

2009 / 11 / 21

人間往事——卷軸風景線

肥力

2010 / 02 / 07

芭蕾.懷舊:伍宇烈的後現代風情

洛楓

2010 / 03

紙皮力量:野人生存美學

俞若玫

2010 / 04 / 18

夕陽武士寫給電影的情書——人間喜劇

登徒

2010 / 08

《魔鬼契約》——話劇式電視劇風格演繹塞入劇場

肥力

2010 / 09 / 01

《酒徒》:窮風流總是逍遙快活

皮亞

2010 / 11 / 28

別說我購物狂——前進進《Hamlet b.》

梁偉詩

2011 / 01 / 19

在藝術與政治的楚河漢界之間——周俊輝落選雖敗猶榮

梁寶山

2011 / 03

掟書撞奶茶

登徒

2011 / 03 / 17

尋找未來的編舞家 淺談本地舞蹈界的培育生態

聞一浩

2011 / 04 / 08

新港片誕生了!《打擂台》獲獎的文化意義

朗天

2011 / 04 / 30

文學 X 劇場:談香港近年搬演策略的轉化

陳國慧

2011 / 08 / 01

一個舞蹈作者的美學指涉——說黎海寧

盧偉力

2011 / 08

全身起舞 淋漓盡致

聞一浩

2011 / 09 / 23

反轉性別樂園:楊春江的對影獨舞

洛楓

2011 / 10

戀人母事蠔涌情

登徒

2011 / 11

拋磚引玉的《賈寶玉》

梁偉詩

2011 / 12 / 02

從簡約主義到敘事主義——論鄧樹榮的劇場空間探索

盧偉力

2012 / 02

當代香港戲劇的文化政治與美學實踐——兼談幾個本土後現代主義範式

盧偉力

2012 / 03

一個走一個追:香港警匪片的次類型生態

張偉雄

2012 / 03

《中國舞蹈向前看》:好不好實驗,還是如何把實驗做好?

俞若玫

2012 / 04

我住7樓A!——潘惠森作品《示範單位》

梁偉詩

2012 / 04 / 13

重生兼福到——賀油麻地戲院八十二大壽

張敏慧

2012 / 06 / 26

回歸十五年香港音樂創作環境的變化與面貌(上)

周凡夫

2012 / 08

回歸十五年香港音樂創作環境的變化與面貌(下)

周凡夫

2012 / 08

以身體技藝行銷香港——《打轉教室》的軟實力迷思

鄧正健

2012 / 09 / 23

舞蹈與書法︰楊雲濤的《蘭亭.祭姪》

洛楓

2012 / 10

索舊尋新——回溯香港劇場談新的可能

陳國慧

2012 / 11

舞蹈與形體:《舞.雷雨》的視覺風華

洛楓

2012 / 12

《舞.雷雨》——形式主義下的幾層平面

肥力

2012 / 12

向西之路:從落魄到戀母

張偉雄

2013 / 01

《一代宗師》:意識流的功夫世界

皮亞

2013 / 01 / 13

《一代宗師》——從《其後》說南北談新舊

登徒

2013 / 01 / 17

九七後香港武俠片

蒲鋒

2013 / 03

誤讀與顛倒——從得獎藝評看香港電影的低俗與主體

朗天

2013 / 03 / 03

當現實比電影更電影,我們解讀《毒戰》

朗天

2013 / 04 / 21

最終逃不過時間——評進念.二十面體半生緣

梁妍

2013 / 05

The Victim of a Cruel Breath

Wendy Wo

2013 / 05 / 20

《螢火》釋放智障者的靈魂

何俊輝

2013 / 06

環境舞蹈的浮世繪:《牆44》之「關於消失」

洛楓

2013 / 06

《戰宛城》有得演有得看

張敏慧

2013 / 07 / 30

世道崩壞:談近來港產片的「壞警」書寫

張偉雄

2013 / 10

劇場在香港:可以有多政治?——從近年作品看香港政治文化與創作

陳國慧

2013 / 11

鄧凝姿:記憶中尋找印象 印象中編成真實

謝諾麟

2013 / 11 / 01

Mindscape: from Paintings to Mind-reading

Wendy Wo

2013 / 11

一首溫暖的懷舊詩

梁妍

2013 / 11

艾神的新衣——香港藝術家群星拱照

梁寶山

2013 / 11 / 17

《教授》包含各種論據的多元社會

何俊輝

2013 / 12

維多利亞港上的巨鴨熱前後

吳美筠

2013 / 12 / 01

譚偉平:以點構成社會的複雜性

謝諾麟

2013 / 12 / 10

何兆基:內容就讓感覺來主導分析

謝諾麟

2013 / 12 / 17

談邱剛健編劇的電影作品

蒲鋒

2013 / 12 / 18

驚奇一二三!——榮念曾與《大夢》《無邊》《坐井》

梁偉詩

2013 / 12 / 20

邵逸夫師承何處

蒲鋒

2014 / 01 / 13

《金雞SSS》:露出了狐狸尾巴

皮亞

2014 / 02 / 02

《怪物》——正邪對決之間的典型弱勢

肥力

2014 / 03

香建峰:由色彩繽紛走到寂靜的世界

謝諾麟

2014 / 03 / 11

個體.歷史.故事:時代的身份焦慮?——評《鄧世昌的歷史故事》

梁妍

2014 / 04

And you are now a star and I'm still no one——筆記沿途的女性藝術家

梁寶山

2014 / 04 / 08

香港人怕什麼?——從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說起

朗天

2014 / 04 / 20

從金像獎到港產片

李焯桃

2014 / 04 / 24

再說李傑「你。」的今生前世

張煒森

2014 / 05 / 03

從選詩觀的角度談談《五〇年代香港詩選》

馬世豪

2014 / 05 / 04

楊東龍「記憶以外」中的微觀與想像

張煒森

2014 / 05 / 10

好一個不講故事的愛情故事——評前進進《愛情故事》

Yan

2014 / 06

尋家車上:從《烈火青春》開過來的「紅van」

張偉雄

2014 / 07

相見不相識——《很久不見了維多利亞》的後殖民情狀

梁寶山

2014 / 08

磨刀霍霍迎新去

張敏慧

2014 / 08 / 05

張煒森評「像是動物園」

張煒森

2014 / 09

談龍剛在粵語片中的獨特地位

蒲鋒

2014 / 09 / 12

標籤自我 唐偉傑「我最近有點懶」

謝諾麟

2014 / 09 / 30

感覺良好還是猶猶疑疑?——《後殖民食神之歌》的九七幽靈

鄧正健

2014 / 10 / 21

《後殖民食神之歌》彰顯回歸前後香港社會的變化

何俊輝

2014 / 11 / 11

「本土元素」在羅貴祥小說的作用(上)

馬世豪

2014 / 12 / 21

女兒窮,男兒有夢

張偉雄

2015 / 01

林保全以及香港電影配音

蒲鋒

2015 / 01 / 07

耳聽得到 心捉不到——評進念.二十面體《紅玫瑰與白玫瑰》

梁妍

2015 / 01 / 24

《胡桃夾子》還需奇幻童真嗎?

馮顯峰

2015 / 02

夢想的追覓跨過時間蔓延的線:《男生.男再生》

洛楓

2015 / 02

當作曲家全不親民…

黃志華

2015 / 02 / 25

「本土元素」在羅貴祥小說的作用(下)

馬世豪

2015 / 03 / 01

《小津風景》即演即拍即放映

何俊輝

2015 / 03 / 07

《王子復仇記》

秋盈

2015 / 03 / 16

新星掛帥出征

張敏慧

2015 / 03 / 17

The Imitation Game (of Sound)

Wendy Wo

2015 / 03 / 25

香港人的大同

洪思行

2015 / 04 / 09

歌劇《大同》呈現灰色希望

劉靖之

2015 / 04 / 09

冷靜與熱情之間:訪香港藝術家梁美萍,也談「展銷場:中國製造」

張煒森

2015 / 05

懷鄉尋父,春夏秋冬——蕭紅在文字與電影之間

登徒

2015 / 05

樓空而人不去:《樓城2015立夏版》的美學簡化

鄧正健

2015 / 05 / 13

音樂會之望聞問切:中樂團 X 一舖清唱

Wendy Wo

2015 / 05 / 27

翻譯劇、本土創作與新文本:回望香港劇場書寫

陳國慧

2015 / 06 / 01

大時代大報復

張敏慧

2015 / 06 / 23

「後雨傘劇場」的理想初衷與現實沉澱——談運動過後的香港劇場創作

陳國慧

2015 / 07

淺談中國舞創作

李海燕

2015 / 07 / 21

《維港乾了》為樓市股票癲狂

何俊輝

2015 / 07 / 24

游移「身體」和「另一個身體」 讀甄國暉詩集〈另一個身體〉

蘇苑姍

2015 / 08

《潛行夢空間》:夢之發、展

Wendy Wo

2015 / 08 / 04

此身幾何——何兆基作品展

謝諾麟

2015 / 08 / 04

藝壇母子緣——林家聲與余麗珍的銀燈骨肉情

陳曉婷

2015 / 08 / 08

《武皇陛下》

秋盈

2015 / 08 / 12

在抗命時代的意識下潛行——歪看《少年一心的煩惱》

鄧正健

2015 / 08 / 19

踩界的意義

俞若玫

2015 / 08 / 28

雙重標準的投訴等如新一代藝術?

林龍傑

2015 / 08 / 29

《讀劇馬拉松》——讀劇,是一個選擇

肥力

2015 / 09

粵語歌詞簡史(1974 年以前)

黃志華

2015 / 09 / 29

一年之後,路仍曼曼

張煒森

2015 / 10 / 05

不願意做藝術家的藝術家們

林龍傑

2015 / 10 / 10

《華麗上班族》:港式唱歌片的尷尬

皮亞

2015 / 10 / 18

第N次看《帝女花》

張敏慧

2015 / 10 / 27

讓觀眾自由詮釋的《今日城》

何俊輝

2015 / 11

在她記憶中說「我」的故事——評《廚房女事》

黃寶儀

2015 / 11

助言位置.複調敘事.表演異化——《石頭與金子》的美學星座

鄧正健

2015 / 11 / 20

台上無人不孤寂

馮顯峰

2015 / 12

全球化下的本土情味

凌志豪

2015 / 12

衣車、膠卷與人造花——梁志和的物在言外

梁寶山

2015 / 12

無邪是感性的本質——《裸「言泳」無邪》觀後

吳美筠

2015 / 12 / 08

《石頭與金子》演繹小人物辛酸

何俊輝

2015 / 12 / 14

從《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新詩卷》看早期香港詩人筆下的「香港」

馬世豪

2016 / 01 / 08

當代藝術,更普及還是更小眾?

林龍傑

2016 / 01 / 09

粵劇新秀演出系列之《香羅塚》

秋盈

2016 / 01 / 11

60張空櫈任君選擇

馮顯峰

2016 / 01 / 24

《十年》:唔想咁樣,可以點樣

愛說矣

2016 / 02

新年睇《十年》,過真香港新年

皮亞

2016 / 02 / 07

士兵落魄,故事失魂:評香港小交響樂團《士兵的故事》及其他

尹莫違

2016 / 03

《樹大招風》:賊王這回事很香港

皮亞

2016 / 04 / 03

《樹大招風》:賊王們的生活與生存

登徒

2016 / 04 / 10

隨記——楊嘉輝、鄧國騫、關尚智

Wendy Wo

2016 / 04 / 12

《樹大招風》:大限前的無意識主體化

朗天

2016 / 04 / 17

鄧樹榮《馬克白》的東方劇場特色與創作方法

梁偉詩

2016 / 04 / 23

從《十年》到《老笠》:香港電影本土意識

皮亞

2016 / 05 / 01

新進編舞的試練場

聞一浩

2016 / 05 / 07

還原實感的《未成年少女的駕駛課程》

邵善怡

2016 / 05 / 20

楊絳如何把散文變成夢里長夢

吳美筠

2016 / 05 / 31

張煒森評勞麗麗「安.伊莉亞森的凝視」

張煒森

2016 / 06

視覺美感與合情合理

張敏慧

2016 / 06 / 14

《嗚啦啦啦啦你的歌》的豐富感

邵善怡

2016 / 06 / 30

張煒森評黃加頌「時間的輪廓」

張煒森

2016 / 07

Orchestrations:楊嘉輝個展

陳建濃

2016 / 07

陳炳釗的後殖民唏噓,不同於也斯的後殖民唏噓——評《後殖民食物與愛情》

梁妍

2016 / 07

為失語人建構另類華文書寫

吳美筠

2016 / 07

《賞味期限》玩味時間

聞一浩

2016 / 07 / 02

花臉要撐

張敏慧

2016 / 07 / 26

紅樓夢三闋 Go!

朱琼愛

2016 / 07 / 30

《哈姆萊特機器》——反詩化的直述

肥力

2016 / 08

封箱開箱 華麗再遇——非常林奕華舞台映畫2016

梁偉詩

2016 / 08 / 13

獨處模式——他們並不是孤獨

謝諾麟

2016 / 08 / 16

Lam Tung Pang - Planting Time

Alan Chan

2016 / 09

《點五步》:新時代新港片的鬥志與出路

皮亞

2016 / 09 / 04

馬博良和他主編的《文潮》

馬世豪

2016 / 09 / 05

沉默皆因不得(不敢)不美

李海燕

2016 / 09 / 27

《紅樓.夢三闋》以實驗作基石

聞一浩

2016 / 10

粵語時代曲 @ 1952 年

黃志華

2016 / 10 / 11

《一念無明》:香港病了,香港人瘋了

皮亞

2016 / 10 / 16

粵語時代曲 @ 1953 年

黃志華

2016 / 10 / 26

《孔子63》顛覆孔子傳統形象

何俊輝

2016 / 10 / 27

由個人到城市的無明——《一念無明》

陳志華

2016 / 11

澳門有銀河.想像中的小城變遷

登徒

2016 / 11

為何 1954 年原創粵語歌比 1974 年的多?

黃志華

2016 / 11 / 14

《竹林深處強姦》電視台變成法庭的荒謬亂局

何俊輝

2016 / 11 / 23

回歸記憶、當下與舞蹈:評《90後的黎海寧》與《舞在天空下》

黃寶儀

2016 / 12

電台與粵語流行曲 @ 1955

黃志華

2016 / 12 / 13

天台上的古希臘悲劇——鄧樹榮《安提戈涅》維港版

梁偉詩

2016 / 12 / 17

從電視劇走到舞台的詩人投影:評《偶然・徐志摩》

黃寶儀

2016 / 12 / 19

粵語時代曲 @ 1955 年

黃志華

2016 / 12 / 30

2016年本地舞台,首推陳炳釗

張秉權

2016 / 12 / 31

倘未走完的長路:藝術節中的新視野

凌志豪

2016 / 12 / 31

我們憑甚麼敲醒一代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Bob Dylan與花孩

吳美筠

2017 / 01 / 16

《慾望號雞批》以雞喻人的政治寓言劇

何俊輝

2017 / 01 / 19

WE Dance:有沒有驚動自由?

俞若玫

2017 / 01 / 25

電台與粵語流行曲 @ 1956

黃志華

2017 / 02 / 22

後雨傘電影專輯:從未如此佔領過

張偉雄

2017 / 03

亭子與死穴——關於「曾建華:無」的聯想

梁寶山

2017 / 03

香港音樂國族主義的里程碑

尹莫違

2017 / 03 / 29

群芳爭艷——李麗華與同時代女星們

蒲鋒

2017 / 03 / 29

好戲要多磨

張敏慧

2017 / 04

《好人不義》黑白難分

何俊輝

2017 / 04 / 07

音樂社熱潮在香港電台的終結時間

黃志華

2017 / 04 / 21

我們在地表浮沙上——進劇場《伊底帕斯 The Oedipus Project》

梁偉詩

2017 / 04 / 29

《#hashtag——時代吶喊》帶出香港社會的各種矛盾

何俊輝

2017 / 05 / 12

「跨界作品」跨了甚麼界?——評「現在音樂」的兩個演出

尹莫違

2017 / 06 / 27

復刻唐滌生泥印本傾聽具對抗性的現代粵聲

吳美筠

2017 / 07

《明月幾時有》:香港淪陷,要善待文人

皮亞

2017 / 07 / 09

近年粵樂音樂會的三個老毛病

黃志華

2017 / 07 / 10

誰來研究香港粵樂名家的史料?

黃志華

2017 / 07 / 26

在言語之外尋找真相——評 Project Roundabout《謊言》

黃寶儀

2017 / 09

黑盒《霸王別姬》

張敏慧

2017 / 10 / 10

如果人生有「playback」——仲夏夜之夢 2.0

傅瑰琦

2017 / 12 / 15

同一套節目,兩種口味!

傅瑰琦

2018 / 02 / 05

獨闖邵氏辦公室的野姑娘 悼李菁

蒲鋒

2018 / 02 / 27

《中英街1號》:黑白凝視黨性與良知

皮亞

2018 / 04 / 22

再談《中英街1號》:旁觀者的距離

皮亞

2018 / 05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