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上冥想的蜘蛛

作者:佛琳

發表日期:2001 / 12 / 18

藝術範疇:戲劇

發表平台名稱:《信報》

發表平台類別:報刊

主題:香港原創/新作/藝術家或作家評論

 

年十月,潘惠森的兩個劇作《螳螂捕蟬》及《親愛的,胡雪巖》,分別由兩個劇團同期公演(潘惠森所屬的新域劇團及新成立的眾劇團),《親》劇其後更獲得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獎,成為香港劇壇一時佳話。今年十二月,潘惠森兩部新劇《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及《大刀王五》,又分別由新域劇團及劇場空間製作公演。《在》劇承襲《螳》劇,屬潘氏的「昆蟲系列」壓卷篇;《大》劇的劇本風格及取材方式,則與《親》劇大同小異。事隔一年,在此可看到潘氏的創作風格,是否又再跨前一步。

 

《大刀王五》對我的第一個吸引點,就是宣傳單張上的字樣「明月幾時有」。我想該位清末小說傳奇的英雄人物,為何會與蘇軾的《水調歌頭》扯上關係?其後得知潘惠森主要以李敖的小說《北京法源寺》為創作依據,因此我便找來《北》書一看,從書中得知清末思想家康有為不僅是推動維新變法的重要人物,而康氏也是出色的書法家,曾以雄渾的筆法寫下五個大字「明月幾時有」,寄望在北京的寒冬過後,能再一擁清朗的明月。李敖是台灣極受爭議的人物,《北京法源寺》一書寫得雖有氣魄,並獲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但該書仍備受不同文化人的批評。《北》書英譯本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編印,該出版社的編輯委員稱譽「《北》書展現了嚴謹歷史學家的一面,表現中國知識分子的主要思潮,堪稱當代重要的思想家,這本書的教育價值也不可忽視,重現歷史真象與生動展現兼顧」。然而,台灣國立中央大學的單維彰博士則認為「以小說來看,李敖這本書並沒有全力去經營。但是如果體諒李先生的忙碌多事,把這本書當作有故事背景的論說文集,反而比較得體」。

 

大刀下的亂世情義未見刻骨

 

《北京法源寺》寫清末戊戌政變,康有為及譚嗣同為主線人物,全書十五章之中,至第八章才寫到譚嗣同與綠林英雄王五及胡七的關係。潘惠森擷取了該章節的角色,以及《北》書內描寫漢人、外族與整體中國人的觀點,引申而成《大刀王五》,並加入了青樓女子賽小青的角色,在陽剛男子氣之外,滲入了一份亂世兒女情。潘氏以王五(倪秉郎飾演)為軸心主線,參考著《北》書有關濮文暹太守追求贓物的情節,先表現王五的俠義性格,以及王五如何與濮太守種下恩怨。往後下來,王五的結拜兄弟,也是支持反清復明的天地會的當家之一胡七(周偉強飾演),知道另一位結拜兄弟譚嗣同(歐錦棠飾演)協助光緒皇帝策劃維新變法,因此便與譚嗣同反目成仇。《大》劇主要就是描寫王、胡、譚三人,如何看待當時中國局勢,以及男子漢到底應怎樣處理彼此間的江湖義氣。除此之外,潘氏從《北》書內原本描寫法源寺住持佘法師與太平天國翼王女兒的感情片段,改寫成王五與太平天國英王後人賽小青的愛情故事,以此表現江湖人物的家國無奈,以及進一步展現眾生男女如何受亂世煎熬。

 

《大》劇與潘氏同類型前作《親愛的,胡雪巖》比較,內涵和結構更見複雜。基本上,潘惠森既寫家國事(戊戌政變、漢人與異族的關係),也寫兒女情(男兒義氣和男女感情),在各式各樣有關慈禧太后話語的字幕(該字幕投射於「龜趺」上,更具歷史感),以及布景頂端的大型玉璽,更將《大》劇籠罩上一層濃烈的宿命感—中國命運就是操控於遙遠而封建的帝皇之手,平民百姓卻難掌握自己的命運。不過,正因為《大》劇有別《親》劇的單一主線,故此在不足兩個小時的演出裏,似乎難以兼顧歷史意識和藝術加工而成的多層面素材。正如李敖於《北》書自述有關「寫實的真」與「藝術的真」的分野,其實我並不強求《大》劇各人物必須具備清晰歷史背景,或完全參照《北》書的人物關係或個性,可是從現在的舞台版本看來,王五的性格過於理性和文藝,胡七與譚嗣同間的分歧亦欠深入,故此,雖然潘惠森仍能表現其細緻的編劇技巧(例如以賽小青的破瓦煲結合《北》書有關傳統中國人保存舊物的性格完場),但《大》劇反而未及《親》劇般能夠深入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從觀賞角度而言,導演張可堅於宏偉的宮廷布景上的人生小戲台,盡量展示角色的對立關係,以此營造一幕幕戲劇衝突場面。基本上,我認為導演能夠妥善處理舞台上的空間,以及抓緊整體演出節奏,但對於前述角色的心態,以至於好些更細微的角色個性,例如譚嗣同不應於別人面前直呼其老師康有為的名字,都仍然有待導演再加處理。

 

天台上的生命力

 

相比而言,《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不但保持潘氏獨特的寫作風格,而且更在其「昆蟲系列」的創作形式上邁進一步。潘氏以往的「昆蟲」作品,表面上雖未有特別故事或情節,但實際上都以現實生活為背景,以特定事件為骨幹。但是次《在》劇的四個人物,於一個充滿危險性的殘破天台,一直嚷著要「飛越」到對面另一幢大廈,但所有行動始終都是建築於思想層面。劇本並沒有言明四人飛越天台的真正目的,但見四人間產生多種不同關係,既對抗,亦親暱,就仿如社會上相濡以沫的一切眾生。潘氏似有還無、似虛還實的筆法,既承襲了「昆蟲系列」的四部前作(蟑螂、螞蟻、蟋蟀和螳螂),但同時亦超越了前作的既定模式。再加上導演李國威與陳曙曦、莫蔓茹、邵美君及梁祖堯四位演員,在危機重重的布景上嘗試超越舞台的規範,更進一步地體現了昆蟲的頑強生命力,也為「昆蟲系列」作出了圓滿的總結。

 

討論作品及場次:

討論作品:《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大刀王五》
演出單位:新域劇團;劇場空間
評論場次:2001年12月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