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顯峰
2015 / 02 | |
《art plus》 | |
又到年末,香港芭蕾舞團(簡稱港芭)仍然上演著應節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胡桃夾子》是柴可夫斯基的三部芭蕾舞劇之一,今年繼續沿用澳洲編舞泰蘭斯.科勒(Terence Kohler),2012年創作的版本。這版本比以往謝傑斐的,劇情更富層次及複雜,新增的角色和情節亦讓更多港芭舞者有發揮機會。
穿越四空間
以前女主角嘉麗收到的聖誕禮物是胡桃夾子玩偶。新版本似乎隨著現實的孩童玩具一同升級。嘉麗的聖誕禮物是一間大型玩具屋。玩具屋的設定,該筆者想起《愛麗斯夢遊仙境》的兔洞。為了找尋不見了的哥哥費殊,嘉麗走進玩具屋展開她的歷險。嘉麗在玩具屋內找不到費殊,反而遇到她的玩偶嘉晴。玩偶與她的家人正在吃聖誕大餐,過程中更說起胡桃夾子與老鼠王的故事。當嘉麗離開玩具屋時,卻通往了另一個空間,找回費殊之餘,更撞見胡桃夾子與老鼠王的對決。奈何胡桃夾子分心下,遭老鼠王冰封。危亂間費殊擊倒老鼠,並與嘉麗帶著冰封了的胡桃夾子走上聖誕樹頂。在這個冰白的空間,總算為經典劇目添半分冬日氣氛。王子恢復正常,還遇上芭蕾公主(科勒版本的新角色)。樹頂的國度與傳統胡桃夾子重新接軌。六段民族舞各有特色、王子公主的雙人舞(Grand pas de deux)大幅度的跳躍,使歡樂籠罩著大劇院。歌舞昇平後,嘉麗與費殊也回到現實的大宅,眺望聖誕樹頂王子公主的玩偶作結。
角色多元舞者各有發揮
這個版本的《胡桃夾子》新增了不少角色,讓港芭的舞者各展所長。這年的《胡桃夾子》其中一個亮點,是首席舞蹈員金瑶在劇目內的角色。金瑶因為懷孕已缺席舞台數月。這次藉著嘉麗母親的角色,她再與觀眾見面,而這次也應該是金瑶待產前,最後一次在舞台演出。在哄嘉麗和費殊睡覺一幕,懷孕的金瑶使那幕更添溫情。筆者觀看的場次是舞團另一位首席舞者劉昱瑶飾演芭蕾公主。她瘦削的身形一直也十分適合跳公主角色,總會予人輕盈與柔情的觀感。舞劇末段的連番難度動作,她也駕輕就熟地完成。若要挑剔便是這夜她的凌空大跳(Grand jeté)雖帶輕盈,但起跳卻覺差了點力度。至於劇中主角嘉麗由菲律賓舞者康蒂思.阿廸雅(Candice Adea)擔綱。筆者兩年次首次觀賞這位舞者的演出,是她飾演《胡桃夾子》的另一個角色——嘉晴。雖然角色不同了,她的演繹、雙人舞、獨舞依演是如此恰如其分。第二幕的民族舞由以往的四段加到六段,使得一些精彩的段落(如「中國玩偶」)太短,只能匆匆完結,令人覺得意猶未盡。西班牙玩偶女舞者楊寶婷的停頓不夠精準,略嫌未能做到該舞應有的節拍感。法國玩偶也只見兩個玩偶的爭艷鬥麗,似未見該民族舞段本身的特色。
不一樣的新一代
筆者兩年前首次觀賞新版的《胡桃夾子》時,曾想:這版本的劇情會否太複雜?老鼠王的造型會否過份真實?《胡桃夾子》是否還是聖誕節的「合家歡節目」?筆者近日看過一篇網絡文章後,才現覺現時的小朋友,已經與筆者那一代大有不同。當我們正懷緬叮噹配音員的離逝,現時的小朋友放學後卻趕著上各種各樣的技藝班。放學趕著回家追看卡通,似乎已是上世紀的舊事,而不屬於這一代。他們早已被迫走進現實、失卻屬於他們的童真。就算觀看,現時的卡通片利用3D技術追求真實,甚至是乾脆上演真人版。當筆者還在質疑科勒的《胡桃夾子》過份真實,現時的小朋友反而可能嫌棄舞台光景不及他們玩的電子遊戲真實。
近十年因著不同中小學入學,也極著重學生課業以外的表現。致使不少小朋友從幼稚園(甚或更早),便要習得「十八般武藝」於一身。芭蕾舞予人高貴的感覺,自然是不少家長小朋友心儀技藝之一。《胡桃夾子》動員了港芭的舞者之餘,依舊用上了不少兒童舞蹈員。這次《胡桃夾子》的眾多舞者,令筆者最深刻印象的是飾演嘉晴的兒童舞蹈員文懿晴。文懿晴雖然年紀輕輕,但與眾專業的港芭舞者同台演出,既無半點怯場,更表演得同樣自信、專業。以往芭蕾舞作品裡的兒童舞蹈員,質素總是參差不齊,好像只為充撐場面湊湊數而已。文懿晴這夜令人驚喜的演出,改變筆者固有的印象。希望這些年少的舞蹈員及她們的家長,不只視芭蕾舞為「加分活動」,而是熱愛這藝術,甚至願意把它當成理想的專業。有朝一日,這或許能改變「香港芭蕾舞團」現時只有少數「香港舞者」的局面。
討論作品:《胡桃夾子》
演出單位:香港芭蕾舞團
評論場次:2014年12月26日,晚上8時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