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龍傑
多年前名廚甄文達在美國有一爆紅節目Yan Can Cook,節目的宣傳句是Yan can cook so can you (既然甄文達可以下廚,你也當然可以)。無奈,這也是大部份香港的藝術愛好者對藝術的心態。大部份香港人覺得縱使他們完全沒有接受相關的專業藝術訓練,他們也絕對可以創作跟專業藝術家一樣的作品,並於同一地點展出。這種想法在大小展覽裡經常聽到參觀者大聲說:「車!呢啲嘢我都識做啦!」是最好的見證。
在香港,只有藝術這一行業的「受眾」(觀眾)是可以隨時改變身份成為「服務提供者」(藝術家),而完全不需接受任何專業訓練或認可。我這樣說大家會罵,藝術不是一個行業,不要侮辱藝術…全中,因為在罵我的人心中,藝術根本沒有專業,沒有專業何來行業?
這種沒有專業藝術的心態是建基於港英政府時設定的殖民地文化政策,港英政府文化政策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矮化本地藝術家的社會及專業地位,令香港人沒有專業藝術家的概念,至於為什麼這樣做,有機會再談。
簡單地舉例,香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一個只供專業藝術家發表作品的場地,以表演場地為例,文化中心算是本地最高檔的文化表演場地,但除了專業樂團、劇團可用之外,業餘藝團或慈善表演團體亦經常進駐,演出作品良莠不齊,專業與業餘的界線混淆不清。對一般香港人來說,以文化中心表演場地作最專業的用途應該是土地拍賣,而不是任何展覽或表演。
大家試想想,在紐約的Carnegie Hall或倫敦的Royal Albert Hall會有類似「牛頭角長者中樂團」(這是筆者隨意創作的名字,如有雷同,實屬巧合)表演嗎?而在這些紐約倫敦的殿堂級表演場地演出是否「牛頭角長者中樂團」的合理期望?我想不會,但為什麼?因為他們會覺得Carnegie Hall及Royal Albert Hall是專業表演場地,而在那裡表演必需是專業藝術家。
因為沒有專業藝術家的概念,而没法令人產生對專業藝術的專重,既然甄文達可以下廚我也當然可以的想法下,培育藝術觀眾群是難之又難的事。最後藝術家/藝團只可以用Yan can cook so can you(甄文達可以下廚你也可以)的方法,以培育年輕藝術家為名(其實他們只是在業餘興趣的層次,更不用說藝術的修為與決心),用他們作演員、舞者或一起展覽,其實是為爭取更多觀眾支持。結果是越來越多業餘「藝術家」參與專業創作,令專業創作質素下降之餘,也令很多有潛質成為積極支持藝術的觀眾變成「藝術家」,最後當然令觀眾流失,導致港人更加没有專業藝術家的概念。在這裡要聲明,我絕對支持培育年輕或業餘藝術家,但他們應該從基本開始,一開始「玩」藝術就跟專業藝術家「同枱演出」,絕對容易令他們很快「玩厭」而放棄。
所以我常跟年輕的藝術愛好者說,想要支持本地藝術,不是要做「藝術家」,而是要做觀眾,香港實在有太多「藝術家」而太少「觀眾」。可惜,没有專業藝術家概念的他們常對我的忠告嗤之以鼻。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