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靖之
2003 / 02 / 21 | |
《大公報》 | |
一年一度的香港藝術節於二月十四日開鑼,酒會之後便是今年的重頭節目之一———德國史圖加歌劇院製作、演出的莫扎特歌劇《後宮誘逃》。藝術節前後共廿四天,到三月九日結束。據新聞稿透露,全部卅六個節目,演出一百零八場,另有六個展覽。開幕前夕,藝術協會報道已售出門票八萬七千張,佔總票數八成,成績不俗。
每年的藝術節開幕儀式都是隆而重之,今年也不例外,由行政長官董建華連同藝術節永遠名譽會長邵逸夫爵士等主持剪綵。香港文化中心大堂擠滿了人,為開幕式增添了熱鬧氣氛。這個藝術節至今已是第卅一屆,成為香港文化的重要標誌。以前我們另有亞洲藝術節,那時的香港藝術節以歐美音樂和戲劇演出為主,而亞洲藝術節已停辦多年,香港藝術節對香港市民更形重要,不僅擔負著為香港帶來質高價廉的歐美音樂與戲劇節目,還擔負著為香港市民帶來亞洲尤其是中國內地和香港本土製作的節目。
文化都會地位不容低估
我曾在本欄談過香港藝術節的性質(上月卅一日)說:「香港藝術節的節目頗夠國際水準,但聽眾和觀眾則相當本港,起碼在歷來的新聞稿所發表的數字,並沒有分開本港和外來的觀眾。」這段話引起了藝術節協會的鄭尚榮女士的回應,她為此致電筆者說:協會本想在觀眾聽眾上做些統計分析工作,但由於訂購入場券均以電子郵件、信用卡或直接到票房預購,故難以望別訂購者的居住地方,因為信用卡和電子郵件都沒有顯示出居住地。
據我個人的分析研究,香港藝術節若想成為東南亞地區的藝術演出中心之一,是可以做得到的,但若要成為國際藝術演出中心之一,就不大可能了。原因並不複雜:一、歐洲和美國的各式各樣的藝術節、音樂節、歌劇節多不勝數,根本不用老遠跑到香港來聽音樂會,看歌劇。二、與中國內地、新加坡、泰國等地的城市相比,香港無論在藝術場館和藝團的「硬件」或「軟件」上,都顯得較先進,因此可以為亞洲聽眾和觀眾帶來歐美的音樂戲劇演出節目。三、假如香港藝術節能夠「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提供歐美音樂戲劇節目,另一方面又能提供亞洲各國,包括中國內地的節目,也可以吸引亞洲各大城市的聽眾和觀眾,包括澳洲、新西蘭和日本的觀眾和聽眾。
由此可見,香港藝術節的潛力不容低估,若能辦得好,整個新填海的西九龍「文化區」大可以規劃為香港藝術節的大本營,然後在九龍尖沙咀、香港大會堂、灣仔北部的藝術中心和演藝學院以及沙田、荃灣、屯門、元朗等大會堂都可以成為香港藝術節的活動場所,可與愛丁堡藝術節的規模媲美,問題在於聽眾和觀眾。愛丁堡藝術節的成功在於「眾樂樂」的規模,也就是觀眾和聽眾人數之多,予人以全城都參與藝術節的感覺。香港政府有關部門、旅遊局和文化藝術界有這種魄力和組織能力嗎?
香港在許多硬件方面都有條件成為區域性的文化都會,如交通、演出場所、酒店等等,但我們還需要藝術節所不可缺少的機構、人手和策劃。
莫扎特的「歌唱劇」(Singspiel———有對白的德國喜歌劇)《後宮誘逃》是德國歌劇發展的重要作品。創作《後宮誘逃》時莫扎特年廿五歲,在這部歌劇於一七八二年七月十六日首演後,便與康絲坦斯(與《後宮誘逃》女主角的名字相同)於八月四日結婚,是莫扎特短短一生中最幸福快樂的時期,因此他的快樂和開朗的心情在音樂中反映出來是十分自然的。
喜歌劇《後宮誘逃》
《後宮誘逃》的對白相當多,當晚的觀眾有不少德國人,相信他們聽得非常「過癮」,可能是由於中、英文字幕的關係,觀眾對有些俏皮的對話反應頗為敏捷。也可能觀眾對故事情節熟悉,總而言之反應顯示了臺下的觀眾與臺上的演出關係相當緊湊,由此可見,香港觀眾是頗具歐洲歌劇音樂涵養的。
《後宮誘逃》的製作和構思別具心思,特點之一是把劇中角色一分為二,演戲與演唱由兩名不同的人擔當,所謂「二重身」,在舞臺戲劇有著特別的效果。在場刊裡,導演Hans Neuenfels與Klaus Zehelein(場刊沒有交代何許人)和戲劇指導Juline Votteler之間有這些對話:「歌唱家所唱的,通過演員(下稱「二重身」)反映出來……由此可見,相比於對白,所謂歌唱表達力強之說並非絕對的」;「……(音樂)使我們明瞭花腔樂段到底有什麼含意,為何延長記號要出現,我們與歌手及其二重身一同感受……漸漸明白音樂如何運作。我們可能不知不覺間被吸引,覺得驚訝入迷,但由始至終我們都參與其中,這齣輕歌劇需要特別處理……」
這兩段中譯,我閱讀多次都不太明瞭其中含意,看了英譯之後才略有所悟———「二重身」能使歌唱劇裡的角色,通過演與唱的分工而更能令觀眾理解、令觀眾更能領悟音樂之美。但願我的理解沒有錯。我只希望場刊能交代這三人的對話是在什麼情況下進行的,在哪個刊物上登過;我還希望能夠讀到全文。
此歌唱劇的音樂總監是Lothar Zagrosek、舞臺設計Christian Schmidt、服裝設計Bettina Merz、合唱團總監Michael Alber。製作非常精緻靈巧,頗具維也納風格———典雅、瀟灑、幽默、機靈。史圖加歌劇院樂隊和合唱團以及香港藝術節合唱團也都配合得十分好,可以說是布景、唱、做俱佳。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