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善怡
2015 / 12 / 28 |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藝術節即時評論 | |
香港話劇團的《緣移戲劇班》採用了美國劇作家安妮.貝克(Annie Baker)的劇本Circle Mirror Transformation。教室是人學習與成長的地方,身處排練室的學員,在學習演戲的同時,也慢慢學懂了開放自己,藉體會旁人的故事,解開內心的鬱結。
導師Marty(馮蔚衡飾)在社區中心開辦為期六個星期的短期戲劇班,學員分別是剛離婚的木匠Schultz(辛偉強飾)、逃離大城市壓力的女演員Theresa(張雅麗飾)、想成為演員卻怕與人接觸的女高中生Lauren(江浩然飾),以及Marty的丈夫James(李鎮洲飾),透過在排練室裡進行重複的戲劇練習,導師與四位學員背後的故事逐一浮現。學員的戲劇訓練是劇中主要的戲劇動作,大部分的練習彷彿與排練和演技無關,如數數字遊戲或故事分享等,但經過六星期的戲劇訓練,觀眾從排練過程中的角色扮演、畫面定格與演員間的閒聊,逐一拼湊出角色的背景,並從訓練中觀察眾人成長的變化。以數數字遊戲為例,眾人攤睡在地上,順序地說出1至10,如同時發聲便需重新由1開始。若以「星期」來分幕,此遊戲共在四幕出現,以此觀察眾人在六星期內的轉變是最明顯的。戲劇班開始時,眾人數到3或5便需重新開始,但當他們學懂投入,用心感受與適應旁人的節奏,終於能由1數至10,這一類型的戲劇行動標誌著眾人的成長。
在情節淡化的演出裡,演員需利用演技來帶動劇情推進,利用演技上的微妙變化告訴觀眾角色的成長歷程。單從劇本而言,女高中生Lauren的變化最大。在首兩星期,她以連衣帽蓋頭,演員需扮演一個沒有自信心、不善於與人溝通的角色。在動作配合方面,演員把頭壓低以阻隔旁人的視線,甚至當遇上別人觸碰時會走避逃開。到了第三星期開幕,觀眾看到Lauren對著鏡子模仿Theresa的穿衣風格與排練姿勢,再看劇名Circle Mirror Transformation,戲劇班的學員都是一面鏡子,藉他人的行為觀照自身,從模仿中成長。Lauren學習的是Theresa的自信,勇於在他人面前展現自己。在這一星期完結前,Theresa和James對立地發出重複而沒有意義的音節,學員們需觀察二人的互動、語氣及音調的變化,為二人補充故事內容。當Schultz嘗試回答時,Lauren搶著回應,渴望說出自己的感受,較以前能表達自己。Lauren的成長在第五及第六個星期更為明顯,第五星期的Lauren把帽子拉開,並藉由Marty之口,向眾人交代父親惹上官非一事;第六星期,她與Schultz扮演十年後重遇的情景,她這時表現出來的從容與開首的畏縮對比強烈,亦已不再害怕旁人的身體觸碰。結尾的一幕,二人扮演十年後重逢時,燈光慢慢轉暗聚焦,台上彷彿只剩下二人在黃昏的街頭相遇,二人的應對從生硬到自然,此時背景傳來街上雜音與遠處車聲,使這一幕跳出了排練室,時空推移到十年後。我們從而能夠推測戲劇班對Lauren的影響是有持續性。戲劇班的活動全在排練室發生,但劇中更多地提示觀眾想像排練室以外眾人的過去與日常生活,透過演員的行為變化,觀眾自行想像劇場以外的情節。
在燈光設計方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頻繁的暗燈安排。眾人的互動及一系列的戲劇訓練與動作被密集的暗燈分割,如在數數字遊戲後暗燈,燈亮後便是故事分享,中間的情節被刪去。除了每星期轉換時有字幕提示觀眾外,我們看到的是零碎的片段,星期內的各行動被斷裂成小節,加上星期間的暗燈時間亦較長,等待時間讓觀眾能以抽離的角度審視眾角色的變化。結尾時,台上射燈隱去,前台與後台的佈景板被移去,紫色強烈射燈從後台射向觀眾,觀眾也成了班內的一員。
討論作品:《緣移戲劇班》
評論場次:2015年11月18日,晚上7時45分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所屬藝術節:世界文化藝術節2015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