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音樂之旅——舞台上的《幾米地下鐵》

作者:陳瑋鑫

發表日期:2004 / 01 / 31

藝術範疇:戲劇 / 音樂

發表平台名稱:《大公報》

發表平台類別:報刊

主題:自選藝評

 

過去一年,本地電影圈忽然興起一片「幾米」熱。先有年中上映的《向左走,向右走》,年底又有《地下鐵》,一時間連一些鮮會流連書店的觀眾,都想找一本幾米的原著作品來看看。

 

而在台灣,去年亦有兩齣以幾米作品《地下鐵》作為創作起點的劇場作品被搬演。分別有由「創作社」製作,黎煥雄導演的音樂劇《幾米「地下鐵」:一個音樂的旅程》,以及由鴻鴻及王琄合導,由「光之舞」製作的《我在地下鐵遇見天使》。前者更於去年除夕及今年元旦,移師澳門文化中心重演了三場,門票亦早於十月已經被搶購一空。

 

原著感人富人生哲理

 

《地下鐵》一書是幾米於二〇〇一年初出版的長篇作品,叙事是一貫幾米早期的風格:跨頁的大圖畫,配以精簡詩意的文字,勾勒出盲女精采的幻想世界。故事內容主要是描述失去視力的少女,在十五歲生日的清晨走進地下鐵,開展出一段又一段未可知的奇幻旅程。在來去匆匆、人來人往的地下鐵內,盲女一站又一站的經歷了不一樣的歷險。讀者透過書中精美細膩的插畫,以及言簡意賅的文字,一同與盲女分享其想像與內心世界的光影。原著基本上沒有明顯的故事情節,而是以一個又一個的場景,片段式的展現出一幕幕主角遊走各地及追尋生命歷程的感觸。

 

雖然書中的圖畫顏色繽紛鮮活,充滿童話色彩,不過只要細心咀嚼,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透過盲女的旅程,反映出人生中的哀樂無常,以及面對死亡的宿命感。然而有趣的是作者以一個樂觀的心態去看待這種無奈,因此主角可以豁然地面對未知的未來。這使我每次翻閱此書,都會反思一下人生的價值,好像上了一課生命的哲學。或許因為《地下鐵》這部繪本,正是幾米完成化療後五年,宣布正式克服癌魔之後而完成的作品,一個象徵着生命重新開始的作品。

 

想像世界立體呈現

 

《地下鐵》的電影版本只是抽取了書中的盲女角色,借題發揮,重新創作成兩段動人的愛情故事。至於台灣「創作社」製作的舞台劇版本,雖然也不是百分百跟原著一樣,但就呈現了不少在書中的漂亮畫面,甚至加入了不少曾在幾米其他繪本作品中出現過的角色,絕對沒有令幾米的書迷失望。

 

「創作社」這齣《幾米「地下鐵」:一個音樂的旅程》,編導黎煥雄曾任職唱片公司,並曾以幾米的繪本作素材,製作過數張音樂專輯。另外,幾米本人擔當此劇的視覺總監,當然不會讓幾米的書迷失望。配合王孟超的舞台設計及蔣文慈的服裝設計,令書中的場景及角色都活現舞台。台前七彩繽紛方格圖案的游泳池、一座又一座的大樓梯階,還有那隻可愛的大笨象,在在令讀過幾米原著的觀眾們興奮莫名。到角色逐一出場:鐵道員、長翅膀的男人、玩具兵、小提琴手,還有盲女的出現,作為幾米讀者的感覺更像遇到老朋友一般,倍添親切感。導演及設計師亦利用了不少舞台科技,把書中的幻想世界立體地呈現出來。

 

然而,《幾》劇終究不是單單把原著的畫面演繹出來,而是以原著作為基礎的再創作,因此編導在結構上除了保留了原著的首尾,其他不少地方都加入了新的情節,加強人物動機及豐富故事內容,增強戲劇張力。

 

單純故事複雜化

 

我對原著最強的感覺是:雖然主角的眼睛看不見,但她卻比我們「看」得更清楚人生的路途該怎麼走,怎麼好好的面對未知的前路。還有的就是我們活在大都市內的人,總是沒法停下來感受生活,讓幻想進入我們忙碌的腦袋。現在的舞台劇版本,雖然保留了前者,但反而利用了不少篇幅在討論想像、記憶和真實三者的關係

 

劇中好幾次提及:「沒有記憶,就沒有想像」,盲女也高唱「我想記得的四十七件事情」,這是十分有趣的觀點,可是在簡單富童真筆觸的畫面下,加入這個極富哲理的命題,並不是每位觀眾都能接收並思考。再加上劇中好幾次運用了間離的手法,如:舞台上的玩具兵忽然直接的問觀眾有沒有新工作介紹,和用演員黃心心的名字來幽觀眾一默,都令觀眾從幾米的世界中跳回現實。加入這些手段,不錯是可以博得觀眾一笑,可是我的感覺是破壞原來的叙事結構,顯得有點畫蛇添足。

 

另外值得斟酌的地方是愛麗思及詩人的出現。幾米的原著中既沒有愛麗思,亦沒有什麼詩人的角色。不過原著中的確甚有《愛麗思夢遊仙境》的味道,加入愛麗思也無可厚非,而且也加強了童話的感覺。至於詩人,可能是編導在回應幾米在《地下鐵》原著中強調該書是獻給詩人的作品吧。不過劇中歌詞常常提及卡夫卡,又給詩人來一個什麼正義的審判,還要用上電影《古惑仔》的主題曲原曲作為審判時的歌曲,一時間真的令觀眾摸不着頭腦。

 

幾米的作品動人的地方是因為簡潔,豐富的構圖,配以寥寥數語,很多感覺都盡在不言中。在這個舞台的版本,我們可見編導花了不少心血,加入他自己的創作去豐富劇情,只是我認為現在出來的效果是話說得太多了。就像幾米的畫,簡簡單單,留給觀眾一些想像空間,而不是要觀眾在有限的演出時間內一味的思考一個又一個耐人尋味的大小哲學問題。

 

曲詞編唱俱佳

 

話說回頭,作為一個音樂劇場作品,《幾》劇內的曲、詞、編,以及眾演員的演繹,都是極為出色的。很多樂曲的編曲都很簡約,但卻充滿情感,與幾米的畫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人亦找來了曾寫下《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等約百首流行歌曲的台灣知名詩人夏宇,以「李格弟」為筆名與導演黎煥雄聯手撰寫了大部分的歌詞。其中不少都寫得很有意思,的確能將原著的精神帶出。好像主題曲《生命的月台》,不但旋律耐聽易記,當中歌詞「啊生命它只是個月台,你來的目的就是離開。啊生命它只是個月台,所有的夢想都已出發。」正正點出了全劇的題旨。

 

有了好歌,還得有好歌喉來演唱。由形象清新、才華橫溢的創作歌手陳綺貞來擔演女主角實在是不二之選。她那平凡但極親切的形象、天真但帶點倔強的外表,實在十分適合演繹劇中的失明少女。最重要的是她擁有一把極迷人的聲線,不單唱歌動聽,而且在朗讀幾米原文的時候,更有一種迷人的魅力,叫人回味無窮。

 

據知,有關的製作單位正積極考慮把此劇帶到更多的地方作巡迴演出,香港也是其中一站。只是由於場地關係,可能要在今年較後的時間才有機會到港演出。不過,如果他們能夠以原班人馬來香港演出的話,我相信我也不介意再一次搭上這班「地下鐵」,再一次享受這一段音樂之旅。

 

討論作品及場次:

討論作品:《幾米地下鐵:一個音樂的旅程》
演出單位:創作社劇團
場地:國家戲劇院(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