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愛的代價——《相愛相親》

作者:陳志華

發表日期:2017 / 12

藝術範疇:電影

發表平台名稱:《號外》

發表平台類別:報刊

主題:自選藝評

 

三年前我參與編輯一本關於張艾嘉的書,訪問的時候,張艾嘉已提起正在籌備一部叫《陌上花開》的電影。事隔三年,電影完成了,易名《相愛相親》。劇本最初是成都女生游曉穎自己家裡的故事,本來是大學的功課,輾轉到了張艾嘉手上,幾經修改,就成了三代女性的糾結:薇薇(郎月婷飾)到了適婚之齡,與母親慧英(張艾嘉飾)關係緊張;慧英到了退休之齡,堅持安排自己父母合葬而跟姥姥(吳彥姝飾)衝突;姥姥到了松柏之齡,一直守在鄉下的夫家,丈夫早已在城裡再娶,跟別人生了女兒慧英和外孫薇薇。

 

不少人形容這是張艾嘉繼《20 30 40》後再拍的「30、60、90」。故事背景雖然在河南,說的卻其實是跨越地域、普世的倫理關係。情節出現了遷墳和電視真人騷,如果處理得不好的確會變俗套,但好在電影最想講的,還是對人情的洞察,遷墳爭執和電視對質點到即止。亦勝在劇本紮實,描寫細膩。姥姥一句「我不要你了」已抵千言萬語。寫到慧英在喪母後,半夜把自己關在廚房炒辣椒,嗆得女兒薇薇受不了,既克制表現了慧英對母親的思念(她母親最拿手做辣椒醬),毋須哭得唏哩嘩啦,就暗示了強烈情緒,同時點出薇薇對母親的不理解。

 

劇本結構也工整,以兩次撿骨,首尾呼應。姥姥嫁到夫家沒半年,丈夫就離家,死後才屍骨還鄉;薇薇看似率性,愛上打算到北京闖一番事業的搖滾歌手阿達(宋寧峰飾),卻怕自己像姥姥那樣空等一輩子。慧英在喪母後,要從任教的學校退休,愈來愈恐懼衰老及死亡,任職教車師傅的丈夫(田壯壯飾)默默在旁,看出她的焦慮。故事就加入跟慧英丈夫學車的王太太(劉若英飾)和慧英的學生家長小盧(耿樂飾)這兩個角色,突出慧英的「中年危機」,也讓她重新確認自己夢裡人是誰。

 

李屏賓的攝影總是在慢慢移動,細細觀察。佈景設計亦具心思,慧英的家裡,客廳放了個大木櫃,經常出現在畫面中央,把角色隔開,恰如家庭成員之間的隔閡。慧英把亡母的骨灰甕放在櫃上的當眼位置,正是那個骨灰甕(遷墳合葬)引發了故事的連串衝突。到後來,當各人必須正視問題時,櫃上的骨灰甕就換成一張全家福照片,以及一個寫著「家」字的裝飾碟,毋須對白囉唆說明「家」的重要,寓意已清楚不過了。

 

Beyond的〈海闊天空〉和崔健的〈花房姑娘〉在近年華語片中近乎被濫用,來到張艾嘉的電影,卻用得相當有意思。〈海闊天空〉反映阿達任職酒廊歌手的無奈,每天被迫唱好幾遍「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已經不自由了,歌名亦成了反諷。〈花房姑娘〉是慧英丈夫跟她的約定,「指著大海的方向」,說好退休後一起遠遊,於是他買了新車,載著慧英,邊開車邊哼著歌,鏡頭從後座拍攝,只拍到兩人的側臉,毋須刻意煽情,已經足以感人。

 

薇薇屬於影像的一代,在電視台工作,愛拿攝影機到處拍;慧英是文字的一代,在學校教國文,丈夫用賀卡傳情;姥姥是口耳相傳的一代,不識字,以「女書」記下丈夫名字,亦沒有照片,丈夫容貌只在記憶裡,薇薇送她合成照片,美好的夢還是一戳即破。姥姥是活在貞節牌坊陰影下的一代,於是片尾加入一個小女孩跟同伴嬉戲的畫面,讓她搶先攀上牌坊坐在上面,就別具深意,寄望下一代更勇敢自主。而三代女性的故事,張艾嘉要說的其實還是「愛的代價」,相愛相親不容易,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不管是三十、六十,還是九十。

 

討論作品及場次:

討論作品:《相愛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