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古典音樂界的個人回顧

作者:鄭政恆

發表日期:2015 / 01 / 02

藝術範疇:音樂

發表平台名稱:《文匯報》

發表平台類別:報刊

主題:自選藝評

 

回望2014年,有幾場音樂會教人再三回味,以香港管弦樂團為例,辛奈斯基(Vassily Sinaisky)的「馬勒五」,謝利(Alexander Shelley)的西貝遼士第二交響曲,梵志登指揮的港樂四十周年音樂會,尤其是下半場的白遼士《幻想交響曲》,近乎完美,梵志登指揮的巴哈《馬太受難曲》音樂會也相當不錯。聲蜚合唱節中的《安魂曲》,香港小交響樂團和青年合唱團有不俗的發揮,而小交在另一場音樂會中,奏出上乘的西貝遼士第七交響曲。香港國際室內樂音樂節也相當成功,第六屆在一月開始。香港本地年輕作曲家方面,以蔡世豪比較突出,他為「形象香港:也斯詩作命題音樂會」創作了幾首難忘的佳作。

 

本文不能就每一場音樂會逐一評說,而且有的之前寫了評論,也不想自我重複,且說一些印象深刻的音樂會和唱片,因為好或者不好,所以印象深刻。

   

先說不俗的:港樂的樂季揭幕音樂會。上半場的布拉姆斯第一鋼琴協奏曲,總算不過不失,留後才發力,布朗夫曼(Yefim Bronfman)比上季的蒂博代(Jean-Yves Thibaudet)稱職一些。這三年來的揭幕音樂會,都以鋼琴協奏曲打頭陣,但效果似乎都不及下半場的管弦樂作品,其實也可試試其他編排呢。

 

下半場則有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爾德》前奏曲及愛之死,奏出愛欲的張力,更好的是隨後李察史特勞斯《玫瑰騎士組曲》,最後的圓舞曲十分迷人,是梵志登的拿手好戲。另一場港樂音樂會,由辛奈斯基指揮的「馬勒五」也是上佳,抒情段落和力量的把握,都處理得相當成熟,甚有風範。

 

另一個有人讚譽的音樂會,是卡華高斯(Leonidas Kavakos)的小提琴獨奏會,有評論文章大讚這場音樂會,而卡華高斯也在2015年的香港藝術節載譽重來,我只好偷偷笑,就不作評論了,大家可以聽聽他的唱片,例如跟王羽佳合作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比當日現場的表現好多了。

 

我想說說唱片,2015年的焦點有泰利曼(Christian Thielemann,2015年的香港藝術節來港,值得期待)的布拉姆斯交響曲、杜達美(Gustavo Dudamel,也是明年來港)的「馬勒七」、夏伊(Riccardo Chailly)的孟德爾遜仲夏夜之夢、慕達(Anne-Sophie Mutter)的德伏札克、葛莉茉(Hélène Grimaud)的布拉姆斯鋼協、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的貝多芬奏嗚曲全集等等,而小交也推出了以動物為主題的《就是古典音樂 3》,頗有教育意義。

 

我個人最推薦的是,Max Richter的Recomposed―Vivaldi's Four Seasons,從中可以聽到一些古典名作被解構,化繁為簡,只取精要,走向簡約主義(Minimalism)和氛圍音樂(Ambient music),是後現代新音樂的力作。

 

我今年聽過大概二十多場古典音樂會,也為世界古典樂壇損失了阿巴度(Claudio Abbado)和馬捷爾(Lorin Maazel)兩位指揮大師而可惜。

 

展望2015年,港樂的《指環》四部曲之一《萊茵的黃金》,應該是城中音樂界的盛事。小交在中環Fringe Club的音樂系列Good Music,也十分吸引,據說第一場相當成功,全場滿座,2015年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