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偉傑
本屆香港藝術節迎來了三支來自歐洲的著名管弦樂團。先有科隆愛樂樂團,後有布達佩斯節日樂團與倫敦交響樂團。它們的亞洲巡演都選擇了香港作為其中一站,讓筆者可以安坐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就可以欣賞到不同風格的樂團聲音。3月8日的倫敦交響樂團(LSO)音樂會,是讓筆者較為期待的演出。
珠玉在前,在前兩晚布達佩斯節日樂團上佳演出效果的印象下,倫敦交響樂團所選的曲目雖然不同,但筆者難免會作出比較。這次在他們的首席客席指揮丹尼爾.哈丁帶領之下,樂團選奏了兩首非常大眾化,卻又非常危險的曲目。
近年王羽佳在國際樂壇聲名鵲起,她的超級琴技早已為世人所知。由她演奏《拉赫曼尼諾夫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是面向市場的最佳選擇,但她的表現卻未如理想。樂曲一開始,鋼琴進入得有點太隨意了,觸鍵不穩,聲音欠缺光澤之餘,音色也沒有變化;在很多抒情的段落上,她都彈得過於機械化,沒有在感情與語法上去深究,較為流於表面。她的演奏速度也過於自由,在第三樂章以極快的速度作開始,之後又慢了下來,與樂隊並不是走在一起。這與筆者上一次在香港聽她演奏《普羅歌菲耶夫第三鋼琴協奏曲》很不一樣,看來技術型的曲目還是比較適合她。樂團的表現也乏善足陳,聲音鬆散,織體也不清晰,瑕疵挺多。這幾天密集式的巡演,似乎令他們疲態畢露。
筆者對上半場的演出是挺失望的,然而到了下半場的《馬勒D大調第一交響曲》,卻跟前半場反差甚大,好像換了另外一個樂團,奏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LSO之聲」。雖然哈丁並未能很好的帶動樂隊,基本上是樂隊帶著他走,但樂隊的整體表現顯然是脫胎換骨,弦樂的聲音亮麗包滿,銅管則再現輝煌,華人樂手毛志宇在第三樂章的單簧管獨奏樂段尤其出色。
演奏觀眾熟悉的曲子,當然是很討好,但如果演得不理想,對樂團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同一場音樂會,獨奏與樂隊的表現落差如此巨大,行程的安排也許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最後的安可曲《星球大戰》主題曲,算是為他們挽回了面子。
討論作品:《倫敦交響樂團》
日期:2014年3月8日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