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傑評「南北大師薈經典」音樂會

作者:楊偉傑

發表日期:2016 / 06

藝術範疇:音樂

發表平台名稱:《art plus》

發表平台類別:報刊

主題:自選藝評

 

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在經過一定的歲月沉澱後,都會有門派之說。比如琴派、畫派、棋派等。在以往通訊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一個地方,一位開山祖師,加上一群追隨者,傳承一種技藝和風格,慢慢就會演變成一個門派。在中國音樂歷史裡,擁有悠久獨奏傳統的樂器,諸如琶琶和古琴,均存有多個流派。琵琶的浦東派、平湖派,古琴的廣陵、虞山派等,都是聞名遐邇,跟隨者眾。

 

到了二十世紀,中國的音樂教育逐漸由私人傳藝轉變為學院教學,音樂學院匯聚了各樂器流派的頂尖高手。五十年代以後,在中國的音樂學院裡學習民族器樂的學生,已不僅限於學習某一種流派,而是集各家所長,百川匯流。香港中樂團在4月22-23日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辦的「南北大師薈經典」音樂會,標題裡的「南北」以往也有說是流派,然而現今南人也常奏北曲,反之亦然,南北之分已甚為模糊。如以中國為本位的居住地來說,音樂會的演出嘉賓中,胡琴名家朱昌耀與于紅梅分別居於南京和北京,琵琶名家王梓靜與趙聰則居於香港和北京,也可稱之為南北。

 

「胡琴」本泛指由外族傳入中土之拉弦和彈撥樂器,乃二胡與琵琶本來之通稱,後來才專指拉弦樂器。這兩場音樂會,就把這兩種「胡琴」的頂尖高手匯聚香江。筆者欣賞了首晚演出。彭修文編曲的《將軍令》,在閻惠昌手上已是千錘百鍊,他一下指揮棒,感覺已是胸有成竹,對音樂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十分熟悉,樂隊的演奏十分流暢,惟末段的雲鑼稍有失誤,令音樂略為失色。筆者接觸王乙聿的作品始於二胡協奏曲《藍色星球》,他的笙協奏曲《太陽星》也是注重速度與技巧,樂曲中的節奏與音塊組合變化多端,與王乙聿同是來自台灣的陳奕濰演奏技巧不俗,能夠駕馭笙的快速演奏段落。

 

于紅梅多年前以一曲《一枝花》成名,現在演奏起來更是隨心所欲,從容不迫。她的琴音極具穿透力,右手運弓徐疾有致,左手揉弦幅度對比極大;李濱揚創作的《塞上弦鳴》有極多的快慢相間樂段,于紅梅演奏時音色多變,華麗炫技與柔美旋律兼而有之,高速與舒展之間顯得張馳有度。朱昌耀的代表作《江南春色》早已是家喻戶曉,在原作者手上奏出更是原汁原味。他的運弓非常自然,左手運指有如行雲流水,其獨步天下的甜美音色隨著弓子流淌而出;《楓橋夜泊》中的低音二胡定弦讓聲音感覺十分厚重,音色古樸典雅、濃淡有致。樂曲的調性頗有唐代《敦煌曲譜》之風,與調寄之詩意互相呼應。朱昌耀的二胡音樂醇如美酒,多年來始終如一。

 

當代二胡獨奏音樂的發展,以上世紀初劉天華的創作曲作為肇始,五十年代以降,中國湧現大量二胡樂曲,《一枝花》與《江南春色》就是屬於小型獨奏曲,《塞上弦鳴》和《楓橋夜泊》則是大型曲目。在這場音樂會,四首樂曲都以大型中樂團協奏的方式展現。于紅梅和朱昌耀均擅長把小曲子拉得非常大氣,前者有一點時代女性剛柔並濟之美,後者則帶有江南地靈人傑的文人氣質。樂隊在《一枝花》與《楓橋夜泊》的慢起漸快樂段與獨奏的速度變化不太一致,但指揮與樂隊應變迅速,瞬間回復正常演奏狀態。

 

睽違香港中樂團數年的王梓靜近年潛心佛法,圓融貫通,內外兼修。這次她只參與首場演出,甫出場已有強大氣場。音樂雖未起,她的精氣神已讓人屏息靜氣。她演繹的《霸王卸甲》,每一個音符都讓筆者感到她對人生的感悟以及歲月的磨練,一把琵琶猶如千軍萬馬,可謂人樂合一。她的彈挑輪指法度自然,猶如把真氣貫注滿音樂,散發出懾人魅力,令人為之嘆服。壓軸由陳培勳譜寫的《流水》,把觀眾由歷史戰場帶到川流不息的山河。琴弓的流動,琴甲的滾動,與樂隊中的流水頃刻相通,造就經典。

 

討論作品及場次:

討論作品:《南北大師薈經典》音樂會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日期:2016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