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粵調音樂會反思

作者:楊偉傑

發表日期:2017 / 01 / 15

藝術範疇:音樂

發表平台名稱:《亞洲週刊》

發表平台類別:報刊

主題:自選藝評

 

民間樂種,本是以民間為本位。「廣東音樂」乃外省人對粵樂之稱呼,粵人約定俗成,遂也以此稱之,與粵樂同義。粵劇、粵曲、粵樂本為同源,古有「六代之樂」,為歌、舞、樂三合一之表演藝術。如以粵樂對應之,實乃其音樂之部。粵樂流傳至今已逾百年,從粵劇伴奏音樂、民間粵調小曲,到丘鶴儔、嚴老烈、何柳堂、呂文成等大師之海量創編。在粵、港、澳、滬等東西薈萃、水土豐美的土地民風滋養下,成就了大批創作和演奏人才。在民國時代,粵樂為當時之流行音樂,結合中西樂器,創時代新聲,風行全國。中共建國後,粵樂在國家政策下,民間樂種被納入專業範疇,造就了劉天一、朱海、甘尚時等一代名家,呂文成等人則在英屬香港繼續民間傳承。

 

在歷史的大環境下,民間樂種受到專業化的衝擊。民間音樂家應聘為音樂學院教師,教學規範化、系統化,講求基本功和演奏技術,這些現代「民樂」主張與民間音樂相對彈性靈活的特質有極大不同。然而在西方文化大舉進入中國的二十世紀,國人在既自卑又自負的矛盾心理下,這種音樂上的改變可說是無可避免。中國大陸經歷了超過六十年的西化與共產美學相結合的中國音樂教育,民間樂種已成為了「民樂」的一部分。所謂「學院派」佔據了主流,仍然存在的民間樂種則掙扎求存。近年雖然有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不少都只是形象工程,骨子裡擺脫不了民樂思維。

 

粤樂大師余其偉在這歷史洪流中可謂一股清流。他出身民間,受到最有泥土味的音樂薰陶。文革時期入讀音樂學院,把學習到高超演奏技術與民間音樂互相結合,厚積薄發,從而轉化為深刻藝術。余其偉在十多年前,有感於香港尚為民樂大染缸下的一方淨土,遂毅然南下,在香港演藝學院傳道授業,開設粵樂課程。多年來育人無數,讓香港年青一代體會粵樂之箇中真味,也感召了不少社會人士投身粵樂薪傳推廣工作,使粵樂在南海一隅的香江有一種復興之勢。

 

10月29日晚上,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廳舉行了一場「香江粵調—香江粵樂社成立暨交流音樂會」。粵樂社之創辦人黃國田醫生就是余其偉其中一位忠實的追隨者。他三年前拜師余其偉,在醫務繁忙之空檔中努力研習粵樂,其後更有感於粵樂薪傳之重要,決心創辦香江粵樂社。在余其偉的大力支持下,這個民間團體已聚集了一群粵樂同好,為這個樂種的傳承而努力。

 

音樂會上,黃國田率先登場領奏《雙聲恨》、《旱天雷》,筆者看到的是一位「發燒玩家」的無比熱情。正如我在本文開首所說:「民間音樂,本應以民間為本位。」黃國田作為一位事業有成的粵樂愛好者,正好以他的身份和影響力在民間推動粵樂。讓香江粵樂社與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合作,也顯示了余其偉的高瞻遠矚。音樂會主禮嘉賓,民族音樂學者余少華指出,音樂學院的學生應該多看粵劇,多聽粵曲。民間正是這些音樂藝術的源泉,學院雖為專業,卻不能「離地」,學習民間音樂更需要「貼地」,樂社與學院之交流,實乃學生之福。黃國田之千金黃思正用小提琴演奏陳文達的《迷離》,雖然並非以粵樂梵鈴(小提琴英文名稱Violin在粵樂之中譯)定弦演奏,但年紀輕輕的她,也在樂曲中加入了粵樂裝飾音,演奏時也是有板有眼。

 

在余其偉的深耕努力下,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學生的粵樂演奏水平有了質的飛躍。他們平時雖然也是接受「民樂」訓練,但粵樂訓練一點不缺,這跟余其偉一直堅持「雙肩挑」教學理念不無關係,在技術精準與樂感張馳之間取得很好的平衡。幾位學生的演奏皆是可圈可點,關樂天的喉管獨奏《百花亭鬧酒》味道十足,專業的基礎支撐了民間的演繹;麥嘉然、陳啟謙分別以椰胡、高胡演奏的《禪院鐘聲》和《秋江水雲》,兩首二十世紀初與廿一世紀初創作的粵調樂曲,帶出截然不同的時代感覺。然而由於獨奏思維在當下中國音樂學子心中已根深蒂固,這些學生還是比較欠缺民間樂種裡面,人與人之間的默契。即使是粵調獨奏曲,也需要在現代獨奏與民間團隊意識中取得平衡,這是我們需要努力去探討的問題。

 

當晚來港演出的星海音樂學院女子五架頭小組所呈現的是一種用「民樂」美學來演奏民間樂種的思維。按道理,粵人奏粵樂,理應得心應手。然而粵人粵地在外省文化的不斷衝擊下,自身文化正慢慢流失。粵人不講粵語,粵人不奏粵樂,有「粵皮外心」之虞。即使是身在音樂學院之粵人,也是深受「民樂」影響,高、尖、快、狠、準的觀念已深入骨髓。現場所見,她們所奏之粵樂已少有以往之閑適自在。誠然,筆者十分欣賞她們的認真學習、專注演奏;不諳粵語,從外地到廣州求學的成員更是精神可嘉。希望她們能夠善用所學之技巧與民間樂種融合,在粵樂民樂化之大趨勢下闖出新天。

 

余其偉在音樂會接近尾聲時領奏的《雨打芭蕉》和《娛樂昇平》,筆者深深感受到民間音樂正在昇華,然後又回到民間,落葉歸根。當年余其偉在技術高峰時期,以一把高胡和二弦左右開弓,縱橫四海,如今已過耳順之年,音樂對他來說就是悠閑的娛樂。他演奏的粵樂揮灑自如,如入無人之境。武俠小說中的「無劍勝有劍」,現在對於余其偉來說就是「無琴勝有琴」。專業與民間,是凡人製造出來的分野。音樂本無界,藝術只有不同,並無分階級。《易經.同人卦》:「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余其偉的音樂感動人心,就在於此。

 

討論作品及場次:

討論作品:《香江粵調—香江粵樂社成立暨交流音樂會》
日期:2016年10月29日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