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平權 嘹亮吶喊

作者:江藍

發表日期:2016 / 03 / 10

藝術範疇:戲劇

發表平台名稱:《信報》

發表平台類別:報刊

主題:自選藝評

 

文學名著《簡愛》,多年來看過不少版本,儘管間中會有觸及原著中的女性自主題旨,總也脫不了以愛情為主線。今屆香港藝術節,由布里斯托爾老域劇團及英國國家劇院聯合製作的《簡愛》,藉着無限想像力,超脫的演員及製作團隊,演繹了一個極富當代氣息的女性追求平權的故事。

 

由莎莉.庫克森執導,與演出團隊以編作方式創作的演出,與其說是搬演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說,倒不如說是一次創作及演出團隊對原著的理解和詮釋呈現,一份對《簡愛》的閱讀報告。用上「報告」兩字或許過於正經,因為演出是撇脫活潑的。

 

演繹手法反傳

 

導演庫克森在場刊〈導演的話〉中提到的,「這本書是爭取女性平等權利的嘹亮吶喊,而非一個逆來順受的女性為高大英俊的主人神魂顛倒的故事」,可說是這次創作路向的註釋。而以一句「是個女孩」展開及收結演出,也隱含演出的主旨。

 

編作團隊把簡愛生命中的重要時刻與事件都放進了演出中:在舅母家被欺凌和誤解,在寄宿學校嚴苛壓抑的生活,但也得到友情的短暫滋潤,長大後渴望走出樊籠而當上家庭教師,愛上大宅主人羅切斯特,發現他已有妻子而離開,獲神職人員聖約翰收留,其後拒絕了他以方便為理由的婚約;回到羅切斯特大宅,發現他已失明,妻子亦已葬身火海,最終與羅切斯特成婚。

 

故事由她出生說起,至她與羅切斯特的女兒出生而告終——將原著兩人所生的孩子由男改為女,可說直接點出了題旨。其他如簡愛駁斥舅母的指控,在寄宿學校與院長對質,都顯出簡愛執着自主的個性。當然,她拒絕當羅切斯特無名份的伴侶,又或跟聖約翰明言自己不能接受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等情節處理,也突顯了她追求自身權利的意志。

 

而演繹的手法也不停留在傳統寫實之路。飾演簡愛的麥德林.沃羅爾,由聲演嬰兒時期的簡愛,以至孩童及成年時期,一手包辦——標示成年也只是在罩裙上加條長裙,卻能透過聲音及身體動作讓觀眾感受到簡愛年齡上的變化。其實,除了沃羅爾及演羅切斯特的菲利克斯.海斯外,其他演員分別擔演多個角色:簡愛年輕早逝的摰友、殘忍舅母、簡單善良的管家、嚴厲的院長、高傲的淑女……不管角色是男是女,是老是幼,甚至是羅切斯特的愛犬,這批出色的演員都讓觀眾相信他們就是當刻所演的角色。這種處理手法,很自然便叫人想起德國戲劇大師布萊希特倡導的間離手法,讓觀眾在體味故事之餘,又時刻意識自己在看一個演出。

 

此外,他們以形體來引領觀眾想像不同的場景和處境,像乘馬車、颳大風等,栩栩如生。這種演技的能耐及能量,叫人佩服。

 

音樂布景有個

 

音樂是這次演出另一出色的地方。在由台上一角的樂隊現場演奏的音樂,很能配合劇情的氣氛,歌手梅蘭妮.馬沙爾也象徵了羅切斯特精神失常的妻子伯莎,她的歌聲既代表了伯莎的心聲,也反映了簡愛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態和變化。而由木板及鋼鐵支架搭建的主布景,簡約但又充滿想像力,可以是童年噩夢的莊院,又可變身為冰冷的寄宿學校,以及日後簡愛工作的羅切斯特大宅。

 

庫克森及其團隊創作的《簡愛》,不僅為經典名著設計了合身的新衣,也彰顯了原著本身的題旨,很是難得。

 

討論作品及場次:

討論作品:「香港藝術節2016」《簡愛》
演出單位:布里斯托爾老域劇團及英國國家劇院(Bristol Old Vic & National Theatre)(英國)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