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迪 港樂 華麗化成童謠

作者:朱振威

發表日期:2008 / 09 / 09

藝術範疇:音樂

發表平台名稱:《香港經濟日報》

發表平台類別:報刊

主題:重要藝術家或作家/藝團訪港

 

國際知名鋼琴家李雲迪,從 2008/09 樂季起,出任香港管弦樂團新增設的駐團藝術家,任期 3 年,新樂季的開幕音樂會以他掛帥,最自然不過。曲目則是早前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與柏林愛樂樂團推出唱片的拉威爾鋼琴協奏曲,聽過那充滿火花的錄音,令筆者欣賞上周六晚的演出前滿懷期待。

 

透過優秀人才輸入計劃,而成為「香港人」的國際知名鋼琴家李雲迪,出任港樂駐團藝術家的期間,除了合作一連串演出外,也會參與教育及外展計劃,扶助香港年輕音樂家。

 

法國作曲家拉威爾(Maurice Ravel)寫於 30 年代的 G 大調鋼琴協奏曲,是一首精緻作品,巧妙地結合了法國音樂的優雅,以及美國爵士樂的奔放。突如其來的鞭板聲一響,樂曲甫即開始。

 

輕鬆卻不過癮

 

第一樂章李雲迪奏得輕鬆自若,樂隊的伴奏算是緊湊,來自銅管的獨奏段落也能捕捉到一絲爵士神韻。相比起錄音,李雲迪的演奏少了一分火熱,多了一分輕鬆,不過從容自若的瀟灑仍在,令人神往。整個第一樂章都奏得規矩,也許好戲在後頭?

 

第二樂章由鋼琴獨奏開始,李雲迪以十分隨意的方法彈奏這段簡單的音樂,右手的旋律綫甚至是不加修飾地逐個音敲出來似的。這樣也許可以表達出一份天真無邪的童趣,但是否適合這部法國作品卻是見仁見智。樂隊隨後加入,Michael Wilson 的雙簧管獨奏漂亮極了,李雲迪卻繼續以他輕描淡寫的童謠式彈法,處理這段本可以極盡華麗的樂章。

 

以熱烈歡快著稱的第三樂章,在李雲迪與迪華特合作下,卻仍是只見輕鬆不見激情。李雲迪的技巧一流,毫無難度的克服了這個困難的第三樂章,可是效果毫不過癮。除了單簧管首席 Andrew Simon 的鬼馬演出算是令人精神一震,整個第三樂章的演出只算中規中矩,沒有令人驚喜的地方。原以為留力在後頭的期望落空了。

 

樂團殺手?

 

聽畢下半場樂團演奏白遼士大玩管弦樂音色的《幻想交響曲》,筆者不禁納悶:這根本不是筆者這幾年聽到的港樂!當晚筆者的座位是堂座正中偏右的位置,與舞台距離適中,且沒有樓座「騎樓底」在頭上干擾,若在其他音樂廳,理應份屬好聲位置。然而與筆者及許多本地樂迷習慣的「窮人皇帝位」.即樓座正中央相比,音量雖比起樓座的遙遠聲音好得多,但平衡度卻差強人意!樂團聲音總是「一堆音響」湧向筆者不在話下,不同聲部也各有問題:獨奏段落外,木管樂器長期不見蹤影(巴松管尤甚);銅管樂則相反,只消一出聲就差不多只聽到他們的演奏。迪華特刻意安排弦樂組用傳統排位,分開第一、第二小提琴於舞台兩側,豈料因為第二小提琴的音孔在此位置,是朝向舞台內而不是觀眾席。以筆者位置所聽,音量竟與第一小提琴有極大偏差,甚至有延遲的迹象!

 

在樓座聽到合理平衡,卻沒有音量;在堂座聽到足夠音量,卻失去平衡。香港的最大音樂廳竟有如此質素,不見得是香港樂迷之福,更可能是香港音樂家之禍。以往每逢有外國樂團班霸克服文化中心惡名昭彰的音響,做出精采演出後,就有樂評人大叫「本地樂團沒有藉口」。可是,我們為甚麼硬要讓本地薑經歷不必要的磨練?要觀眾甚至他們的贊助人,聆聽他們被扭曲的演出?

 

港樂 9 月 19 日與 21 日,將先後於深圳音樂廳與文化中心音樂廳,各舉行一場曲目相同的音樂會,筆者相信這將是一個認識港樂真正實力的好機會,值得聽眾抽空見證。

 

討論作品及場次:

討論作品:香港管弦樂團《李雲迪的拉威爾》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