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Pi的奇幻漂流:關於選擇——唯美後的掙扎,獸性、人性、神性的交戰

作者:蘇苑姍

發表日期:2013 / 07 / 01

藝術範疇:電影

發表平台名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發表平台類別:新聞/文化/藝評網站

主題:自選藝評

 

雖然電影中每個細節都令人絞盡腦汁,陷入沉思。但也許最重要的不是看懂,而是感受,因為好的作品不是固執地說故事,而是要啟發,要經得起分析和推敲,如 Pi,一個無限卻不迴圈的符號,它渡到人心,在試探我們可以抵達的邊疆……

這不是一個美的奇幻故事,也不是糾結於宗教和理性的選擇。它只是在用最美的畫面來描述一個可能最黑暗的故事。

 

作品在結尾用近乎瘋狂而又含蓄的手法講述了殘酷的事實,打破了原本充滿和諧並奇幻的冒險故事,赤裸展現了血淋淋的真相。故事有多種哲學解讀,對生活的悔悟、信仰的拷問,和人性的反思。

 

我忽然想到,《羅生門》的真相只有一個,卻有四種截然不同的版本,且一個比一個殘酷,但我們會傾向選擇相信哪一個呢?相比之下,Pi 的選擇溫和簡單得多。

 

因為第二個故事讓我們存活至今,但第一個故事能夠讓我們走得更遠。

 

他小時候聽過一個神話,那個神張開口就是整個宇宙。映襯夕陽的大海像鏡面,Pi 的漂流是一個克服的歷程,汪洋大海中,人,作為一種渺小脆弱而有限的存在,卻能爆發出強大、堅韌、絕對的力量。從畏懼、逃避、直面,到最後馴服,看清了自己的惡。關鍵在於我們敢不敢面對生命最原始的獸性和血腥。小時候的 Pi 認為通過老虎的眼睛能看到牠的靈魂,而父親的話早早揭示了這部電影的另一層隱喻,你看到的不過是從牠眼中折射出的自己。

 

兩個故事都是以殺戮開始,以救贖結束。虎這內心意象如此原始、內在、本能,虎與人,本性與神性的交戰。島上的白天和黑夜,饋贈與索取,吃和被吃。這就是存在,人類生存的殘酷。亦呼應了開始時神為什麼要創造不完美人類的疑問。

 

少年 Pi 吃飯時會禱告,中年 Pi 吃飯還在祈禱,但這份祈禱和信仰卻經歷了否定之否定的一次昇華。就如 π 圓周率約等於3.14,我們卻永遠無法計算出 π 到底等於多少,就像科學永遠不能完全描述這個世界。如果這個世界是絕對理性的,為什麼又會有無理數的存在呢?但由 π 我們卻能聯想到圓,到地球,甚至人生,人的一生有時候在畫圓,走了一圈最終又回歸原點,Pi 在漂流,也在回歸。

 

我們每個人都是孟加拉虎和 Pi 的結合體,所以故事一和故事二的兩面性,都是真相。作品最精彩之處在於給了我們選擇的權利,而不是答案。你喜歡哪個,就用哪樣的方式打開世界,就像坐在木船上望著大海的 Pi,注定面對一個世界,背對一個世界。當導演把故事講完了,觀眾無路可走的時候,人唯一的出路就只有:相信。故此,這是個會讓你產生信仰的故事,而且我願意如此相信,如宗教的本質。否則宇宙只剩蒼涼。

 

討論作品及場次:

討論作品:《少年Pi的奇幻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