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的困局與出路

作者:邵善怡

發表日期:2016 / 01 / 27

藝術範疇:戲劇

發表平台名稱:像素麵包

發表平台類別:新聞/文化/藝評網站

主題:自選藝評

 

《午睡》以70、80年代為背景,曾在70年代堅持理想、參與學運爭取自由民主的年青人,在經歷鬥爭時代後,青年不再,來到了80年代。故事中主要的掙扎和困局有二,一是昊(朱柏康飾)和曦(梁天尺飾)兩兄弟間的生疏與不諒解;二是當年青時的理想告一段落後,不再年輕的眾人要學習走入「大富豪」,直面社會時面對的掙扎。到底要為理想繼續堅持奮鬥,還是為了生活,而迎合社會?

 

弟弟曦在70年代學運完結後便出走到歐洲流浪,五年間音訊全無,回來後發現社會不斷發展、轉變,記憶中的歡樂今宵已停播,連小巴亦已裝有冷氣設備。尖東夜生活熱鬧,看似精彩,但昊卻說「是的,生活表面上好像多姿多采」,如果繁華只是表像,在精彩生活下的心靈又該是怎樣?昊於劇中想以新浪潮的手法拍攝一齣與阿嫲徐燕香有關的電影,記錄她的人生,拍出一個獨立的香港歷史故事,但為何是徐燕香呢?她的傳奇有何重要性?

 

新浪潮電影在香港的發展主要自70年代末始,但到80年代初熱潮已慢慢退減。劇中有一幕是昊讀出傳真紙上午夜場票房的數字,零星的數字一方面標誌著昊電影成品的失敗,一方面亦反映新浪潮電影不再受追棒,隨著投資者或導演對劇本大綱提出的修定,如時空穿梭、任用武打女星等,劇場內的觀眾知道或許大眾對娛樂的訴求比歷史紀錄更重要。一代人的歷史,一個傳奇人物的故事,相對於大眾娛樂而言,明顯是後者更有吸引力了。從70年代的學運鬥爭到80年代的電影夢的追逐,藉昊的對白,我們知道他強調的同樣是意識的解放。因此他選擇了在歐洲代表社會和時代抗爭的新浪潮作為拍攝手法,但在這多姿多采的生活表像下,一代人關注的不再是突破和創新。

 

拍出徐燕香的故事為的不是懷舊,而是劇中說的「莫失莫忘」,當中有機會被「遺失」與「忘記」的,是昔日對理想的堅持,與一代人奮鬥的目標。徐燕香走難來港生活,憑藉個人的努力,最終白手起家,她身上正好體現人們在面對矛盾與壓力下的奮鬥精神。昊堅持要拍出徐燕香的故事,正好代表了他對理想的堅持,從七十到了八十年代,從火紅過渡至繁華,兩個時代氣氛的快速變換,形成了歷史的斷層,使身處其中經歷兩個時代的一代人感到與社會格格不入。當昔日的文字與堅持已成為歷史,變得不再璀璨時,如圖(葉嘉文飾)所說「重要的事變得不重要」,他們需要的不單是維生的工作,而是重新找回對理想的堅持。

 

本劇以「午睡」為題,曦堅信自己夢中的內容就是徐燕香的故事,期望能幫助昊完成電影劇本。曦此一古怪的行徑引發兩兄弟的矛盾,從五年前不告而別到今天的不切實際,昊對曦有一種類似於愧疚的情感,如果之前曦沒有跟著昊參與學運的話,曦今天會否不再頹廢?在故事的結尾,眾人從台上彌漫的煙霧中醒來,兄弟二人的矛盾在此無形化解,昊和曦在同一夢中,看到了徐燕香的身影。故事以二人一同敘述徐燕香的故事作結「在1945年的夏天,不屈號駛入維多利亞港……」,具象徵的夢繼續發下去,當中承載著對往昔奮不顧身的懷念,或許堅持旁人認為不切實際的事情就是出路。

 

討論作品及場次:

討論作品:《午睡》
評論場次:2015年1月8日,晚上7時45分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