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傑評澳門藝術節《鏡海魂》

作者:楊偉傑

發表日期:2017 / 06

藝術範疇:戲曲 / 音樂

發表平台名稱:《art plus》

發表平台類別:報刊

主題:自選藝評

 

甫進場,筆者打開場刊,看到一張很炫目的劇照,色彩斑爛。男主角站在照片正中,拿著酒埕;多位演員圍攏在旁,拿著廣東龍獅,擺出各種動作,氣勢不凡。相信這就是京劇《鏡海魂》以往完整版演出的留影,5月3日晚上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的演出則以京劇音樂會的形式來呈現。

 

唱、做、唸、打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組成要素。從古到今,戲曲都是需要比較大的動作空間。當晚的舞台前方留出了一大片地方讓演員走動,樂隊則置於舞台的最後方,這與戲曲樂隊一般坐在台側或樂池內有所不同,對於完全背向演員的指揮實在是一大挑戰。然而王甫建乃非一般的指揮,這些客觀條件自然難不倒他。

 

《鏡海魂》的劇本直截了當,就是把忠奸分明的戲劇色彩與強烈的民族主義融為一體。「鏡海」為澳門古地名,十九世紀末澳門龍田村村民沈志亮為了保衛家園,刺殺澳葡總督亞馬勒的事蹟被搬上舞台。當然,愛恨情仇、尋親相認、生離死別這些典型橋段也在劇本裡出現。穆欣欣的劇本把故事情節安排得很恰當合理,人物性格突出,角色輪廓清晰。沈志亮與女主角若蓮之間的男女之情,若蓮與養母之間的養育之情,與澳門教區主教馬賽羅的骨肉親情,沈志亮與同村兄弟的手足之情,與亞馬勒之間的國仇家恨,亞馬勒與馬賽羅之間的觀點矛盾,以及香山縣丞許知進對沈志亮的惜才之心,當中很多戲劇性的衝突,穆欣欣都能夠一一刻劃出來。

 

沒有實體佈景,道具也不多,每一位演員的自身演繹與現場音樂的配合顯得極其重要。由王愛康編配的中樂版本由澳門中樂團演奏,加上江蘇省京劇院的小樂隊,中型的樂隊編制,戲曲音樂與現代中樂的結合,在演出中取得一個很好的平衡。王甫建巧妙地控制著樂隊,既能讓戲曲樂隊有所發揮,又不會讓中樂隊失色。京劇樂隊以京胡手和鼓師為主,鼓師更具有指揮的角色。王甫建需要「一眼關七」,在協調兩組樂隊的同時,也要時刻留意前方演員。只見他稍為轉頭一瞄,情況已了然於胸。他處理的音樂徐疾有致,各種氣氛對比強烈。澳門中樂團在短時間內能夠與戲曲樂隊磨合起來,表現不俗。

 

當晚的演員陣容是一個「以老帶新」的組合,飾演沈志亮的張坤與飾演若蓮的張婷都是青年京劇演員,二人造型俊美俏麗,舉手投足也頗具功架,只是到了最後一幕,張坤有點後勁不繼。「薑越老越辣」,幾位資深演員在演出中展示了身價。盛海寧、董源、李為群分別飾演馬賽羅、若蓮母和許知進,他們的嗓音與做手都是沉穩有力,能夠壓得住場。李為群雖然戲份不多,但一出場已先聲奪人。音樂也是傳統與現代京劇的綜合體,一些京劇板腔以及「樣板戲」曲調不時響起。在第五幕一開始,樂隊奏起了猶如聖詠般的莊嚴音樂,乃描寫在教堂內的場景。比較特別的是,全劇結束時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結局,雖然沈志亮是肯定要慷慨就義,但劇情點到為止,給觀眾留下一點想像空間。

 

亞馬勒與馬賽羅兩個戲裡的葡國人,講著字正腔圓的普通話,筆者聽起來有點像電視上的配音劇集;幾個十九世紀的澳門人,也是講著京腔。當然,此劇如果要面向全國,自然以京劇形式較為容易讓觀眾接受。不過,筆者更希望可以欣賞到粵劇版的《鏡海魂》,本土的故事,本土的戲曲,本土的語言。如果加入兩位土生葡人演員,相信會更加原汁原味。

 

討論作品及場次:

討論作品:《鏡海魂》
日期:2017年5月3日
地點: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