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音樂)

學校音樂節比賽女聲合唱聽後

劉靖之

2001 / 03 / 16

柏尼夫的炫耀與藝術

麥華嵩

2001 / 06 / 01

費城樂團聽後

劉靖之

2001 / 06 / 15

亞洲青年管弦樂團演出專業

傅瑰琦

2001 / 09 / 11

姚珏音樂修養值得欣賞

傅瑰琦

2001 / 10 / 16

艾德敦.夏里奧.捷克愛樂

傅瑰琦

2001 / 12 / 04

李雲迪其路漫漫

麥華嵩

2002 / 02 / 04

冷門樂器與新音樂

麥華嵩

2002 / 04 / 10

萊比錫樂團熾熱的貝多芬

傅瑰琦

2002 / 04 / 24

沙涵奏《梁祝》催人淚下

傅瑰琦

2002 / 07 / 17

馬素爾與紐約愛樂

劉靖之

2002 / 11 / 01

朱踐耳及上海新室樂團——香港國際現代音樂節隨筆之二

劉靖之

2002 / 11 / 08

香港藝術節開鑼氣氛熱烈——再談國際性及評《後宮誘逃》

劉靖之

2003 / 02 / 21

和你在一起牽動人心

傅瑰琦

2003 / 04 / 26

是傳統,抑或再造傳統?評第二屆中國傳奇藝術節

劉靖之

2004 / 01 / 12

繽紛音樂之旅——舞台上的《幾米地下鐵》

陳瑋鑫

2004 / 01 / 31

令人失望的《大煙》;這就叫道出了歷史?

麥華嵩

2004 / 11 / 17

Edo de Waart Conducts Mahler 4

Vincent Mak

2006 / 01 / 24

由第三世界回到第一世界

劉靖之

2006 / 03 / 26

老外作中樂 像說普通話

劉靖之

2006 / 04 / 30

一花獨香 眾花凋零

黃志華

2007 / 01 / 16

Artemis Quartet

Vincent Mak

2007 / 03 / 13

中樂傳統反轉再反轉

黃志華

2007 / 10 / 30

不可抵抗的命運重擊 Mahler's The Tragic Sixth

朱振威

2007 / 11 / 07

Piano Recital

Vincent Mak

2007 / 11 / 13

為傳統京劇增添現代和本土色彩——《快雪時晴》的觀後感

周凡夫

2007 / 12

音樂創作完整版圖的完善確立——香港30年正統音樂創作大事記

周凡夫

2007 / 12

民辦音樂會高水準示範

麥華嵩

2008 / 01 / 08

從演藝場館看表演藝術在這三十年的轉變

周凡夫

2008 / 06 / 18

音樂會夜譚

麥華嵩

2008 / 07 / 01

雅俗不共賞

黃志華

2008 / 09 / 02

李雲迪 港樂 華麗化成童謠

朱振威

2008 / 09 / 09

舞台與擂台對唱

朱振威

2008 / 10 / 07

台風樸實 王羽佳顯才華——聽三位青年音樂家演出有感

劉靖之

2009 / 10 / 06

戲劇張力薄弱 角色塑造成功——評《詩人李白》

劉靖之

2009 / 12 / 14

《譚盾與眾同樂》

劉靖之

2010 / 01 / 12

小提琴新星三浦文彰香港首演

傅瑰琦

2011 / 09 / 21

拋磚引玉的《賈寶玉》

梁偉詩

2011 / 12 / 02

阿爾拔廳中的一刻友誼

麥華嵩

2012 / 01

鄭明勳與皇家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

劉靖之

2012 / 02 / 20

《女人心》:高水準的製作

劉靖之

2012 / 03 / 06

迪華特告別音樂會——貝多芬《第九》聽後

劉靖之

2012 / 04 / 26

「那些年」香港中樂的美好回憶:呂培原情繫香江演奏會

楊偉傑

2012 / 05 / 12

回歸十五年香港音樂創作環境的變化與面貌(上)

周凡夫

2012 / 08

回歸十五年香港音樂創作環境的變化與面貌(下)

周凡夫

2012 / 08

凡事都是虛空:《空/幻II》

鄭政恆

2012 / 11 / 06

跨界與混雜:《玉鳥飛》

鄭政恆

2012 / 11 / 12

城市與藝術節的共生?

小西

2012 / 11 / 26

謎團無答案 解讀有方向——評說重臨亞洲的《沙灘上的愛因斯坦》

周凡夫

2013 / 06

Tizzy Bac《易碎物》新專輯巡演香港站:在宇宙的迷宮中尋找方向

蘇苑姍

2013 / 09 / 01

Yan can cook so can I - 香港人對藝術的看法

林龍傑

2013 / 09 / 14

馬捷爾指揮港樂演繹《戰爭安魂曲》

朱振威

2013 / 11 / 12

獻給辛波絲卡有詩有音樂有舞蹈 顛覆哈姆雷特多元多角度多層次

周凡夫

2013 / 12 / 26

愛樂自能享樂——評第五屆香港國際室內樂音樂節「閉幕獻禮」

朱振威

2014 / 01 / 26

香港需要表演藝術資料館

小西

2014 / 01 / 27

2013古典音樂界的個人回顧

鄭政恆

2014 / 02 / 05

被「帶走」的哈丁

楊偉傑

2014 / 03 / 12

點評《浮士德》

劉志剛

2014 / 05 / 15

林太,你知道你的話比髒話更刺耳嗎?

朱振威

2014 / 05 / 29

藝評話語的開展

吳美筠

2014 / 09 / 25

搖滾的政治.混搭的舞動:《怒滾狂舞》的得與失

洛楓

2014 / 11

藝術/抗爭

朱振威

2014 / 12

郎朗的常態 港樂的驚喜

楊偉傑

2014 / 12 / 31

2014古典音樂界的個人回顧

鄭政恆

2015 / 01 / 02

厚多士的一年——2015年香港古典音樂樂壇回顧

洪思行

2015 / 01 / 05

當作曲家全不親民…

黃志華

2015 / 02 / 25

哪裡有壓迫,哪裡有創作

格子

2015 / 03 / 31

香港人的大同

洪思行

2015 / 04 / 09

歌劇《大同》呈現灰色希望

劉靖之

2015 / 04 / 09

唱出康有為大同滄桑

楊偉傑

2015 / 04 / 12

老匠慢熱

楊偉傑

2015 / 04 / 15

台港跨界演出上海老歌

楊偉傑

2015 / 04 / 26

音樂會之望聞問切:中樂團 X 一舖清唱

Wendy Wo

2015 / 05 / 27

一台獨大的港樂

洪思行

2015 / 06 / 11

樂壇澳牛

朱振威

2015 / 06 / 15

抄襲藝術是罪過嗎?

林龍傑

2015 / 08 / 16

踩界的意義

俞若玫

2015 / 08 / 28

粵語歌詞簡史(1974 年以前)

黃志華

2015 / 09 / 29

洪思行評《列夫席茲鋼琴獨奏會》——堅持自我風格的鋼琴家

洪思行

2015 / 11

美國Tex-Mex音樂——干香港人底事?

尹莫違

2015 / 11 / 16

聽粵語合唱歌有感

洪思行

2016 / 01 / 20

士兵落魄,故事失魂:評香港小交響樂團《士兵的故事》及其他

尹莫違

2016 / 03

沒有劇本的靈性劇場——評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人的安魂曲》

朱振威

2016 / 03 / 04

《人的安魂曲》之創意實踐

洪思行

2016 / 03 / 12

「絕對權力」下的「絕對音樂」

尹莫違

2016 / 03 / 30

瞻前顧後:港樂和小交

鄭政恆

2016 / 05 / 25

楊偉傑評「南北大師薈經典」音樂會

楊偉傑

2016 / 06

自然的衝勁與平和的尋覓:費城樂團在香港

尹莫違

2016 / 07

Orchestrations:楊嘉輝個展

陳建濃

2016 / 07

美滿的壓軸音樂會

劉志剛

2016 / 07

評兩場「冷熟配」音樂會

劉志剛

2016 / 07

新與舊集於一身的鋼琴家

洪思行

2016 / 08

撞爆期的音樂會

洪思行

2016 / 08 / 10

The Rise of the Small Ensemble for New Music from Schoenberg to Boulez

Ernest Wan

2016 / 08 / 25

香港文化發展的瓶頸——政府政策缺乏文化觀點

小西

2016 / 08 / 29

文化界出戰直選才是出路?

小西

2016 / 09 / 26

粵語時代曲 @ 1952 年

黃志華

2016 / 10 / 11

粵語時代曲 @ 1953 年

黃志華

2016 / 10 / 26

《一零》:二元的對峙

鄭政恆

2016 / 11 / 02

為何 1954 年原創粵語歌比 1974 年的多?

黃志華

2016 / 11 / 14

經典再造:傳統能劇的現代化和國際化

凌志豪

2016 / 11 / 17

楊偉傑評新加坡華樂團「娘惹之旅」音樂會

楊偉傑

2016 / 12

美國管弦樂團工潮淺說

尹莫違

2016 / 12

電台與粵語流行曲 @ 1955

黃志華

2016 / 12 / 13

粵語時代曲 @ 1955 年

黃志華

2016 / 12 / 30

倘未走完的長路:藝術節中的新視野

凌志豪

2016 / 12 / 31

失蹤的西九第三期建築

洪思行

2017 / 01 / 07

香江粵調音樂會反思

楊偉傑

2017 / 01 / 15

我們憑甚麼敲醒一代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Bob Dylan與花孩

吳美筠

2017 / 01 / 16

電台與粵語流行曲 @ 1956

黃志華

2017 / 02 / 22

Borusan Istanbu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Ernest Wan

2017 / 03

諧趣歌激增 原創歌劇減(粵語流行曲 @1956 之二)

黃志華

2017 / 03 / 04

香港音樂國族主義的里程碑

尹莫違

2017 / 03 / 29

音樂社熱潮在香港電台的終結時間

黃志華

2017 / 04 / 21

楊偉傑評澳門藝術節《鏡海魂》

楊偉傑

2017 / 06

香港管弦樂團《貝多芬「帝皇」協奏曲》

劉志剛

2017 / 06

「跨界作品」跨了甚麼界?——評「現在音樂」的兩個演出

尹莫違

2017 / 06 / 27

近年粵樂音樂會的三個老毛病

黃志華

2017 / 07 / 10

誰來研究香港粵樂名家的史料?

黃志華

2017 / 07 / 26

歌劇@兩岸三地

劉志剛

2017 / 08

青春版《偉大》交響曲與卡普森含蓄的哀傷

傅瑰琦

2017 / 08 / 04

有你有我——列桃與吳美樂的青春玩味

傅瑰琦

2017 / 09 / 08

當騎術表演跟莫扎特安魂曲crossover

劉志剛

2017 / 10

工廈強拍比不懂用八達通更離地

李海燕

2017 / 10 / 23

藝術節需要一個主題嗎?

劉志剛

2017 / 11

評香港歌劇院的Double Bill

劉志剛

2017 / 11 / 06

取消杜達美,迎來真善美?——談藝術家的政治表態

尹莫違

2017 / 12

甜蜜.隨心.自然——鄭京和的法式詩意

傅瑰琦

2017 / 12 / 27

OPERA = 極視聽之娛嗎?

劉志剛

2018 / 01

繞樑假聲之美:記參齊茲與香港城市室樂團

傅瑰琦

2018 / 01 / 22

同一套節目,兩種口味!

傅瑰琦

2018 / 02 / 05

音樂神童成功過渡

劉志剛

2018 /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