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oika「兩極.共融」

作者:陳建濃

發表日期:2016 / 05

藝術範疇:視覺藝術

發表平台名稱:《art plus》

發表平台類別:報刊

主題:新媒體、科技與藝術 / 自選藝評 / 其他 (藝術展覽評論)

 

電擊、燒焦、煙熏、擲骰子、會轉動的雕塑,乍看之下毆洲藝術家三人組Troika 在藝錦坊的個展似是重新演繹著二十世紀初的前衛達達藝術和蘇聯藝術家Tatlin 在1919年設計的 ‘Monument to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亦是亦非」(Everything is and isn’t) 及「化圓為方」(Squaring the Circle) 可說是展覽的焦點。其中「亦是亦非」是一個用黑白色石膏樹脂複合物製成的雕塑,隨著觀眾視點的轉變它呈現成迥異的幾何形狀,在不同的視點觀看它是一個圓形、正方形或是六邊形。在觀看過程中作品由一個三維物件壓縮成二維視覺錯覺,巧妙地以此隱喻認知上的盲點及譏諷人對一體性概念的迷信。

 

但除了這兩件作品帶來一些驚喜外,其他作品都過於失陷在達達主義的前衛氣氛中,自娛得來有點流於表面。如「萬物之律」(Calculating the Universe) 及「神顯」(Hierophany) 兩件作品均是用黑白骰子拼切出來,馬賽克般的圖畫有著不明但明顯的規律,看上去有點像出了故障的黑白液晶顯示屏。人說上帝不會擲骰子,它是隨機性的象征。作品雖然玩弄著達達 (Dada) 的隨機手法,卻未有潚灑得放棄追求畫面效果。在皓白如診所的展覽場地,Troika 的作品幽幽地告白著對隨機手法如詩意般的迷戀,其底韻是對美的追求,而不是跟前衛達達一樣對美作為藝術尺度作出質疑。

 

展覽新聞稿介紹說作品是關於時間的物質性(materiality of time),每件作品都是伴隨著一些事件而產生的。如用電極造成燒焦痕跡的紙本「華氏451」(Fahrenheit 451) 和「製圖之藝」(Cartography of Control) 及用煙熏黑而成的紙本「黑霧」(Black Dust),這些作品都以作為事件的見證去確立其藝術的正當性。但這些鑲在四方畫框裡的見證,卻有點像被消毒過的動物標本,時間的物質性成為重複達達手法的說詞。二十世紀初Andre Breton發展超現實主義,利用潛意識理論去合理化達達藝術那種「做乜都得」的手法和效果,結果卻是抹殺了達達那種較為根本的創造性破壞對藝術及其存在意義的重要挑戰。面對達達那似是沒有規限的創作自由所引發的藝術存在危機,超現實主義是一個保守的回應。無限的自由會帶來恐懼,潛意識理論給當時的藝術家帶來了一時的喘息。令一方面,達達利用隨機手法去動搖藝術常規及觀眾的想像,而當被動搖過的又變成新的常規,Troika 利用同樣的手法便帶著相反的邏輯,承著藝術既有的地位去重演著隨機的手法。Troika的展覽抑壓著一種自知的犬儒主義,開脫不如開誠,看看Duchamp,有時赤祼的犬儒是睿智的表現。

 

討論作品及場次:

討論作品:Troika「兩極.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