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視覺藝術)

民間的力量

何慶基

2004 / 04 / 29

邊緣還是主流:兩幅畫的爭議

何慶基

2004 / 08 / 12

國際級的迷思

何慶基

2004 / 12 / 14

出走——近代視藝創作群展

梁展峯

2006 / 05

找不着對象從策展角度看《大師對象》展覽

何慶基

2006 / 10 / 04

難搞的藝術——社區藝術談

何慶基

2007 / 04 / 16

香港視藝生態——回應李美娟

梁展峯

2007 / 10

香港藝術博覽會

梁展峯

2007 / 10 / 14

Mobile Art 藝術的吉卜賽

梁展峯

2008 / 03 / 30

勿重建天星

何慶基

2008 / 09

今人心思 古人心境 — 劉學成的「乞泉齋內的水動山靈」展覽

梁展峯

2008 / 09 / 06

火炭與石硤尾

何慶基

2009 / 02

牛下開飯,拒絕懷舊——尋找動態的歷史紋理

俞若玫

2009 / 03 / 08

在威尼斯的一圈跑

梁展峯

2009 / 06

夏碧泉的稚趣

何慶基

2009 / 11

紙皮、工廠與紅白藍——城市景觀的兩極化

梁寶山

2010 / 06

旗袍變了,女人呢?

俞若玫

2010 / 07 / 25

感知的退化 盛世的投射——人潮中的清明上河圖

梁寶山

2010 / 11 / 24

在藝術與政治的楚河漢界之間——周俊輝落選雖敗猶榮

梁寶山

2011 / 03

「展覽是羅生門?」之後的自述(多於自省)

梁展峯

2011 / 07

國際藝術展覽隨筆:紐約新美術館三年展

梁展峯

2012 / 05

城市與藝術節的共生?

小西

2012 / 11 / 26

The Victim of a Cruel Breath

Wendy Wo

2013 / 05 / 20

《我愛我家—城鄉生活藝術展》爭議

查映嵐

2013 / 08 / 01

國族.本土.市場:貌合神離的香港藝術

梁寶山

2013 / 09

Gai Fong, where is the Gallery?

Wendy Wo

2013 / 09 / 03

Yan can cook so can I - 香港人對藝術的看法

林龍傑

2013 / 09 / 14

金紫荊與回歸柱 政治上的陰與陽

何慶基

2013 / 09 / 27

鄧凝姿:記憶中尋找印象 印象中編成真實

謝諾麟

2013 / 11 / 01

Mindscape: from Paintings to Mind-reading

Wendy Wo

2013 / 11

艾神的新衣——香港藝術家群星拱照

梁寶山

2013 / 11 / 17

維多利亞港上的巨鴨熱前後

吳美筠

2013 / 12 / 01

譚偉平:以點構成社會的複雜性

謝諾麟

2013 / 12 / 10

何兆基:內容就讓感覺來主導分析

謝諾麟

2013 / 12 / 17

後知後覺,香港的「概念藝術」

林龍傑

2014 / 02 / 22

香建峰:由色彩繽紛走到寂靜的世界

謝諾麟

2014 / 03 / 11

梁美萍《香港製造》的多重分身術

胡敏儀

2014 / 04

And you are now a star and I'm still no one——筆記沿途的女性藝術家

梁寶山

2014 / 04 / 08

銀髮創意,生命的回應

俞若玫

2014 / 04

再說李傑「你。」的今生前世

張煒森

2014 / 05 / 03

楊東龍「記憶以外」中的微觀與想像

張煒森

2014 / 05 / 10

大千世界,十方虛空

格子

2014 / 06 / 23

別讓藝術空間「領匯化」

張煒森

2014 / 07 / 27

藝綻公園與本土藝術的思考

周文慶

2014 / 07 / 28

In/visible 現

Wendy Wo

2014 / 08

相見不相識——《很久不見了維多利亞》的後殖民情狀

梁寶山

2014 / 08

張煒森評「像是動物園」

張煒森

2014 / 09

藝評話語的開展

吳美筠

2014 / 09 / 25

標籤自我 唐偉傑「我最近有點懶」

謝諾麟

2014 / 09 / 30

以藝術激活社區——記「社會針灸@太平山區社群」

陳瑋鑫

2014 / 10

淺談某一個於純藝術角度的生態環境(上)

謝諾麟

2014 / 10 / 14

把舞台還給市民——藝術 X 社運的範式轉移

梁寶山

2014 / 11

淺談純藝術之觀眾(一)

謝諾麟

2014 / 11 / 04

「洞」裡的「雲」

伊迪芙

2014 / 11 / 06

美術館裡的幽靈——談台北藝術雙年展《劇烈加速度》

查映嵐

2015 / 01 / 22

影像的抉擇——高志強攝影展

周文慶

2015 / 03 / 14

The Imitation Game (of Sound)

Wendy Wo

2015 / 03 / 25

哪裡有壓迫,哪裡有創作

格子

2015 / 03 / 31

跨越黑與光——評《如是,有了光》

查映嵐

2015 / 04 / 15

M+購藏涉利益輸送

周文慶

2015 / 04 / 24

冷靜與熱情之間:訪香港藝術家梁美萍,也談「展銷場:中國製造」

張煒森

2015 / 05

「城鄉共生」,我們要「手護」的是什麼?

張煒森

2015 / 05

燒不盡,遍地又開花

何慶基

2015 / 05 / 18

Invader「侵略」以後,都市仍舊如常

張煒森

2015 / 06

城市觀光與內部旅遊——評《好奇匣.香港之作客家鄉》

查映嵐

2015 / 08

《潛行夢空間》:夢之發、展

Wendy Wo

2015 / 08 / 04

此身幾何——何兆基作品展

謝諾麟

2015 / 08 / 04

抄襲藝術是罪過嗎?

林龍傑

2015 / 08 / 16

雙重標準的投訴等如新一代藝術?

林龍傑

2015 / 08 / 29

圖畫想要什麼?——香港雨傘運動期間的圖像之戰

梁寶山

2015 / 09

一年之後,路仍曼曼

張煒森

2015 / 10 / 05

不願意做藝術家的藝術家們

林龍傑

2015 / 10 / 10

政治藝術,經得起時間考驗嗎?

林龍傑

2015 / 11 / 01

從解構到破壞到漫罵:我看艾未未倫敦展

林龍傑

2015 / 11 / 21

Antony Gormley 之更上一層樓?

查映嵐

2015 / 11 / 28

全球化下的本土情味

凌志豪

2015 / 12

不在尋常百姓家——談宋冬的新作與舊作

查映嵐

2015 / 12

衣車、膠卷與人造花——梁志和的物在言外

梁寶山

2015 / 12

當代藝術,更普及還是更小眾?

林龍傑

2016 / 01 / 09

從視藝角度解讀《如歌的行板》之必要

周文慶

2016 / 01 / 28

Tony Oursler - PriV%te

Alan Chan

2016 / 03

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一起建造——關於《空間叄號(一):西灣冬令營》

查映嵐

2016 / 03 / 07

我決定不會去看Art Basel;也不參觀西九M+

周文慶

2016 / 03 / 24

資本泡沫化的當代藝術

林龍傑

2016 / 03 / 26

隨記——楊嘉輝、鄧國騫、關尚智

Wendy Wo

2016 / 04 / 12

Troika「兩極.共融」

陳建濃

2016 / 05

未竟之緒 - 翰美娜與關尚智

陳建濃

2016 / 05

藝術有社會作用嗎?

林龍傑

2016 / 05 / 02

印象派已經OUT了,其實你還在睇乜?

周文慶

2016 / 05 / 10

張煒森評勞麗麗「安.伊莉亞森的凝視」

張煒森

2016 / 06

誰害怕曖昧的藝術?

陳建濃

2016 / 06

淺談純藝術 - 藝評人

謝諾麟

2016 / 06 / 25

張煒森評黃加頌「時間的輪廓」

張煒森

2016 / 07

Orchestrations:楊嘉輝個展

陳建濃

2016 / 07

Shikijo - eroticism in Japanese photography

Alan Chan

2016 / 07

世變 - That Has Been, And Maybe Again

Alan Chan

2016 / 07

《賞味期限》玩味時間

聞一浩

2016 / 07 / 02

差不多《在此》

Wendy Wo

2016 / 07 / 30

獨處模式——他們並不是孤獨

謝諾麟

2016 / 08 / 16

《聽日你想點?》——十二名女性藝術家與《千戶》攝影展

周文慶

2016 / 08 / 20

香港文化發展的瓶頸——政府政策缺乏文化觀點

小西

2016 / 08 / 29

Lam Tung Pang - Planting Time

Alan Chan

2016 / 09

Gabriel Orozco - Suisai Tokyo Strokes

Alan Chan

2016 / 09

周育正個展:《電鍍金,保持冷靜,鍍鋁鋅版,祈禱,漸層,灰燼,抗議,不均,不滿,資本,香爐,佼存,激動,擊,日光。二》

陳建濃

2016 / 09

文化界出戰直選才是出路?

小西

2016 / 09 / 26

添布頓異想世界

梁展峯

2016 / 12 / 21

老房子的回返:從瀨戶內空屋再生看場域特定性

查映嵐

2017 / 01

亭子與死穴——關於「曾建華:無」的聯想

梁寶山

2017 / 03

威尼斯雙年展與文化身份

李海燕

2017 / 05 / 29

國族身份藩籬之外:陳德良與越南現代藝術的有機對話

Jeffery Lin

2017 / 06 / 05

「跨界作品」跨了甚麼界?——評「現在音樂」的兩個演出

尹莫違

2017 / 06 / 27

重構「廣東快車」:M+藏品展

梁展峯

2017 / 07

一道緩慢風景:談曾倩瑜個展〈無意駐足〉

查映嵐

2017 / 07 / 26

嘔吐大衛連治:略論連治繪畫作品

查映嵐

2017 / 08

第十四屆卡塞爾文件展:「向雅典學習」——爭議聲中的藝術政治參與

凌志豪

2017 / 09

旺仔在烈陽下歡笑

查映嵐

2017 / 09

在數位時代生而為人:談明斯特雕塑展2017

查映嵐

2017 / 09 / 29

如果在受傷之後,我們試著挖掘一個破洞:談白雙全新展

查映嵐

2017 / 10

工廈強拍比不懂用八達通更離地

李海燕

2017 / 10 / 23

所有照片都顯示死者的回歸

查映嵐

2017 / 12

《大禹之後》的和善場域特定性

查映嵐

2018 / 01